English

安徽再現國家級非遺大邵“洋蛇燈”技藝:18年舞一回

2018年02月23日 10:3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春節舞龍常見,舞蛇卻難得一見?21日晚,安徽省肥東縣包公鎮大邵村上演了一場18年才能見到一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邵“洋蛇燈”表演。

  當晚,大邵村家家張燈結綵,村民們像趕集一樣從四面八方趕赴位於該社區的潛龍宮。現場錦幡開道,鑼鼓鏗鏘,一條百多米長的“洋蛇”通體閃爍著光芒,隨著近百位村民的舞動上下翻飛。

  洋蛇出洞、金蛇狂舞、搖大車、走徑折、堆寶塔、走行車……洋蛇燈每前進幾步,就會變幻出一個新姿態。慕名而來的肥東居民梁森林説:“現在生活好了,玩的東西多了,但是老傳統的東西還是不能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像大邵‘洋蛇燈’這樣的表演,讓年味更足。”

  非遺大邵“洋蛇燈”國家級傳承人邵傳富介紹,大邵洋蛇燈起源於元末明初的一個傳説,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相傳600多年前,一條白色巨蟒在兵亂中救了邵姓婆媳,邵姓後代為紀念義蛇,扎制洋蛇燈舞弄,每18年舞一次,每次蛇燈增加1節。截至目前,蛇燈已經長達100多米。”

  “洋蛇燈的製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邵傳富介紹,洋蛇燈用竹篾成鱗狀,外蒙白布。洋蛇燈工藝技巧複雜,綁、扎、鑿、勾、翹、壓等方法,全憑老藝人的經驗,師徒傳承,難以用文字表述。

  邵傳富説,最重要也最繁鎖的製作是蛇身。首先要將竹條破篾,3位師傅要花上20天時間才能完成。接著將竹篾繞圈、扎繩並分叉。“每天要50個人同時幹活,一週才能完成。”

  邵傳富告訴記者,為了讓“洋蛇”在晚上舞動起來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感覺,蛇身裏要擺放蠟燭。“蠟燭在蛇身裏為何不會脫落?因為蠟燭牢牢地被固定在裏面的一個擺軸上,就像不倒翁,不管蛇身如何動,蠟燭的重心都是朝著中間。”

  洋蛇燈表演結束後,邵傳富坦言,隨著時代的變遷,為更好傳播“洋蛇燈”技藝,大邵洋蛇燈逐漸改變18年舞一回的習俗,轉為按需表演。蛇燈的長度也不是每次增加一節,而是根據耍燈的人數來定。

  古稀之年的邵傳富和蛇燈表演者們依然堅守在傳承一線。目前,他已經把關於洋蛇燈的所有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兒子。邵傳富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傳承大邵洋蛇燈。

  目前,為保護傳承大邵洋蛇燈技藝,合肥市已啟動搶救性保護措施,將洋蛇燈的由來、扎制、舞弄等全過程製作成影像資料,助其得以傳承。(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