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藝再演《我愛桃花》 剖解永恒情感困局

2018年02月12日 08:4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人性中的情慾與惡意,從何而來,何處歸結——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我愛桃花》10日晚再度登臺,依舊以一場“戲中戲”,剖解著這一永恒命題。

  該劇至今已上演十餘年,累計演出二百餘場,時至今日,作品仍以獨特的戲劇結構和極富創作力的舞臺呈現被觀眾津津樂道,可謂是小劇場領域獨樹一幟、當之無愧的精品之作。

  《我愛桃花》出自金牌編劇鄒靜之之手,也是他的話劇處女作,劇情取材于明代崇禎年間刊行的擬話本小説集《型世言》。全劇由一個戀人間會錯了意的誤會起因,用寓言的形式演繹了一個“戲中戲”——現代的劇團排演古代的故事,男女主演因為對於劇中情人關係的爭論而排不下去。

  故事穿越古今,引出一個亙古不變的兩性情感話題——“我要的是巾幘,你卻給了我一把鋼刀”,是會錯了意的誤會,還是誤會之下的人之本性,劇中人、劇外人一起去完成關於這一話題的探討。

  作為北京人藝的保留劇目,盤點《我愛桃花》的看點,可謂是一度創作和二度創作強強聯合的典範。

  作品在語言上秉承了鄒靜之的詩化特點,優美的同時又極具思辨性。而在戲劇結構上則巧妙採用了套層結構,戲中有戲,但又層次鮮明。同時舞臺的轉動配合古典的音樂,如同引觀眾進入唯美的夢境。

  “這部作品的風格很獨特,它當中既有古代部分,又有現代部分,是一種時空的穿越。那種西風卷簾似的詩意很古典浪漫,而作品的內涵又富有現代精神和現代美學價值。”導演任鳴介紹道。

  “《我愛桃花》這次的陣容也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很多年輕演員來演出這部戲,從這個戲中得到成長。”任鳴稱。而這次劇中三位角色的扮演者朱曉鵬、吳娛、李珀更有一段淵源——他們是中戲“人藝班”的同班同學,一起進入人藝,在大小劇場的舞臺上完成了自己與角色的共同成長。如今,師出同門的默契加上多年來演出的歷練,讓他們在劇中的表現頗為亮眼。跳進跳出遊刃有餘,古典派現代感切換自如,讓觀眾感受到人藝青年一代同時兼具的青春與實力。

  春節將至,北京人藝的演出也正式進入到賀歲檔,小劇場的《我愛桃花》之外,大劇場京味兒大戲《玩家》也正在熱演,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今年春節檔我們選擇的一大一小兩部作品,可以滿足觀眾不同的需求。”(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