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家文物局:擬規定嚴禁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性打撈

2018年02月12日 08:4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家文物局今日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嚴禁盜撈、哄搶、私分、隱匿、倒賣、走私水下文物等違法行為。嚴禁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性打撈。

  徵求意見稿明確,本條例所稱水下文物,是指遺存于下列水域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人類文化遺産:遺存于中國內水、領海內的一切起源於中國的、起源國不明的和起源於外國的文物;遺存于中國領海以外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起源於中國的和起源國不明的文物;遺存于外國領海以外的其他管轄海域以及公海區域內的起源於中國的文物。

  徵求意見稿提到,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水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重要的水下考古調查、發掘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統一規劃,並指定專門機構組織實施。

  徵求意見稿指出,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具有重要價值的水下文物核定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面進行考古發掘後的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由核定公佈的人民政府予以撤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撤銷,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徵求意見稿明確,嚴禁盜撈、哄搶、私分、隱匿、倒賣、走私水下文物等違法行為。嚴禁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性打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水下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水下文物保護區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和爆破、鑽探、挖掘、排污、傾廢等活動。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其他建設工程和爆破、鑽探、挖掘等活動的,必須保證水下文物安全,並依法履行報批程式。

  徵求意見稿指出,水下考古調查、發掘應當以文物保護和科學研究為目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中國管轄水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發掘,必須向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未經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進行考古調查、發掘。外國國家、國際組織、外國法人或者自然人在中國管轄水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發掘,必須採取與中國合作的方式進行,應當向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須獲得許可。

  徵求意見稿明確,打撈或者考古發掘出水的文物,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及時登記造冊。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根據統籌兼顧、優先地方的原則,指定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出水文物。經依法批准,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可以保留少量出水文物作為科研標本。

  徵求意見稿指出,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作為水下文物保護責任主體,應與海上、水上執法部門聯合開展水下文物保護執法巡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涉海水下文物執法可委託海上執法部門開展,依法打擊水下文物違法犯罪行為。

  徵求意見稿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託水下的文物保護單位或者水下文物保護區,在確保人員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設立水下歷史文化遺址公園。

  徵求意見稿指出,文物、公安機關、海洋、交通、海關、水利等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