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票房突破500億後 中國電影還要再加把勁

2018年01月26日 15:19:00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了500億大關,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引起社會的熱切關注。除了對票房本身的關注,讀者最關心的還是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譬如,對價格比較敏感的觀眾發現,近兩年線上票價有緩慢上漲的趨勢,相對於幾十塊錢一張的影票,一些影片的品質卻令人堪憂。還有一部分讀者表示,好看的國産電影相對較少,無法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電影産業的社會關注度一直很高,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精神食糧,是文化産業中的引領性産業,更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讀者關心的問題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電影市場的健康程度。國産電影總體對全年票房的貢獻率、票價與觀影體驗是平衡配等問題都是影響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針對這些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一來回應讀者關切,二來也為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一)電影票價合理嗎?

  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影票價格成為決定他們是否願意走進影院的因素之一。而在我國,影片的票價線上上線下相差很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北京各大影院採訪時發現,影院的門市票價要高出線上票價的3到4倍,因此,大部分觀眾都會選擇線上購票。儘管如此,還是有多位觀眾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前幾年線上購票還曾買到過9.9元的超低價影票,而這兩年,網路平臺的票價也越來越高了。

  一部影片的合理票價應該是多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除去影片的製作成本,不同城市,不同影院、不同放映格式之間都有很大區別。拿放映格式來説,因為IMAX、3D能夠帶給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因此它的價格也相對更高。此外,影院的地理位置對票價也有一定的影響。以北京為例,坐落于西單商業圈的首都電影院票價就要比大興區位置相對偏僻的星美國際影城更高。

  如果在國際上比較,我國電影票價格並不算高。聯合國教科文下屬計算研究所發佈的全球電影票的平均售價顯示,我國的平均影片票價為 5.74 美元,美國的平均影片票價為 8.13 美元,日本的平均影片票價達 12.77 美元,是亞洲最高。而印度的平均影片票價相對很低,這是因為印度政府出臺撤銷文娛稅,使得影片票價大大下降。

  在我國,由於電商資本雄厚,實力巨大,所以為了搶佔市場,他們願意“燒錢”補貼電影票價。近兩年,因為電商渠道能繼續爭奪新用戶的能力越來越有限,所以“票補”的力度也有所下降,這也是為什麼線上平臺很難再買到9.9元超低影票的原因所在。

  從某種程度上説,“票補”的確刺激了觀眾的觀影需求,做大了電影市場的“蛋糕”。儘管去掉電商高額補助後觀眾感到票價在悄悄上漲,但是不得否認,在超低票價的“誘惑”之下,很多觀眾已經養成了觀影習慣,即便現在的票價已經回歸到相對穩定的區間,但是很多觀眾表示:“電影已經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離不開了。”

  (二)是什麼支撐了票房佳績?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559.11億元,創歷史新高。這其中除了觀眾的觀影熱情越來越高之外也有許多重要的內在因素。有力的版權保護措施,就是保證票房的重要因素。冠勇科技董事長吳冠勇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自2017年起,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前置已成趨勢。例如:《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異形:契約》等電影版權方均在電影進入院線上映前就採取了版權監測保護措施,對雲存儲、社區論壇、社交平臺等進行了重點監測,對已有盜版資源進行了及時快速的處理,因此在院線熱映期未出現盜版資源的規模傳播。

  票房佳績也離不開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法律保障。過去,由於缺少法律依據,不少亂象渾水摸魚充斥在電影行業之內,阻礙了我國電影産業健康發展。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正式施行。法案對電影創作、攝製、電影發行、放映、電影産業支援、保障、法律責任等內容分為六章進行了詳細闡述,亮點頗多。包括首次將電影産業納入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當中,這意味著電影産業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重任,成為拉動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此外,《電影産業促進法》也踐行簡政放權,降低電影行業的準入門檻,並指出國家將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用匯等方面全方位扶持電影産業。

  中國電影的發展也得益於院線的建設。2017年,全國銀幕數量躍居世界第一,銀幕數已達50776塊,超過美國和加拿大銀幕數總和。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銀幕數較去年增長了21%,但觀影人數卻只增長了18%,而五年時間票房增長近兩倍,這也低於銀幕數的增長。華誼兄弟影院管理公司總部排片經理唐樂認為,“這幾個數據的增幅未能同步,説明很多影廳未能得到充分的上座率,銀幕數對觀影人群的拉動力在降低。”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院線不能盲目追求銀幕數量的增長,應該合理規劃。在向三四線城市發力的同時有效整合一二線城市的院線資源,對於影院數量已經飽和的一線城市,應該把著力點放在提升影院的軟硬體投入,進而提升服務品質。

  (三)國産電影可以更好看嗎?

  一位票房分析師曾經提出,衡量電影市場健康程度要關注本土電影的發展趨勢。如果把500億票房這塊大蛋糕分一分,你會發現,過去一年,中國電影市場國産電影票房為301.04億元,佔據了蛋糕總額的53.84%,也就是半壁江山。如果再把這一半多一點的蛋糕繼續分下去,你會發現,僅冠亞軍《戰狼2》和《羞羞的鐵拳》兩部電影就佔據國産電影總票房26.1%;而總票房前8名的國産片合計貢獻了全年電影總票房的50%。

  國産電影的票房不能只依靠幾個爆款。專家認為,20%的大片支撐了80%的票房成績,進口片單片的票房是國産片的3.7倍,這些問題充分説明,要讓國産電影健康有序發展,就需要做到資源均衡,共同發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觀眾對自己本土的影片期待更高,因為講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會讓觀眾更有共鳴,也更能找到情感歸宿。過去的一年裏,令人難忘的國産電影還是不少的。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馮小剛的《芳華》感動了那些緬懷青春的人;看過《戰狼2》的人都記住了護照背後的那句話: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羞羞的鐵拳》讓人們在笑過之後開始認真思考是什麼讓自己真正強大……此外,《十八洞村》、《建軍大業》等主旋律題材影片在觀眾滿意度調查中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説明,國産電影的創作水準得到明顯提升,獲得了觀眾較好的評價,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然而,國産影片對總票房的貢獻率只有一半,這説明優質國産影片數量不足。對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認為,不能以影片數量的增長為目的,而是要提高電影品質、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不能以票房為目的,而要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決定電影産業發展最根本的還是好作品,必須在好作品上下功夫,提高創作品質,提升兩個效益。引導優質資源向優質項目傾斜,提高好作品的産出率。”

  2017年是“電影品質促進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認為,過去的一年,國産電影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主旋律影片更好看了,娛樂型影片思想性更強了,這些都是反映電影市場健康的指標。同時,他也指出,在電影創作層面,有“高原”缺“高峰”、有數量缺品質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現實主義力作不多,創作品質和水準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電影是人類的夢工廠。李國奇希望,中國電影人還要再加把勁,保持創造和創新活力,一方面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提升電影創作的品質和水準,另外也要注重運用新技術提升中國電影的工業水準。(記者 姜天驕)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