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國平:學語文能力重於知識

2018年01月08日 08:36:00來源:北京晨報

  “開卷有益,閱讀引領青春”主題活動走進校園  

  昨天,作家周國平、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來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在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和北師大實驗中學主辦的“開卷有益,閱讀引領青春”主題活動上與學生們探討語文學習的意義、閱讀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周國平説,語文教學不是培養作家,而是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根的人;語文課要學習的絕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

  周國平去年發行了新書《對標準答案説不:試卷中的周國平》,可以説是一份語文教改的意見書。昨天周國平從這本書的創作初衷説起,與現場的中學生們分享了他對於語文學習的認識。“語文課的使命有二,第一是母語學習,訓練聽説讀寫能力。”周國平稱在一定意義上,愛母語就是愛國。“母語是民族最重要的特徵和精神紐帶,中國的文化傳統就保存在用母語記載的典籍裏,母語讓一個人有根。所以,語文教學不是培養作家,而是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根的人。母語學習的過程中會提高人的心靈感受能力,頭腦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就是我們常説的人文素質。”周國平特別指出,語文課要學習的絕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語法修辭知識要不要知道?要!但這個知識是默默領會的,沒有人能靠這些知識寫出好文章的,而是要把這些知識融匯在自己的血液中。知識,都有標準答案,逼迫學生猜標準答案,結果是阻礙了理解。很多時候我看著我的文章印在語文試卷上,要求寫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反正是回答不出來的。文章本身確實有一個含義,但是是朦朧的,需要你心中帶著積累去閱讀體驗,在文本的含義和心靈的積累相結合的過程中去理解含義。”周國平主張語文考試應該是讓學生們寫讀後感和書評。

  “母語能力和人文素質,都要通過閱讀培養。”面對臺下的中學生觀眾,周國平稱青春期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閱讀習慣和品味確立的時期,將伴隨他的終生。談到寫作經驗時,周國平稱寫作要誠實、準確、簡易,他反對平時積累好詞好句寫作時生搬硬套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之一是寫日記,“我第一本書發表時是41歲,但我5歲就開始寫作,就是寫日記。高中開始,每天不落兩件事——讀課外書和寫日記。那時候做這些並不是為了當作家。我之所以是我,就是有這些經歷和思考,這才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最後成為作家,是歪打正著。”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