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代甌窯遺址首度完整發掘成果豐富

2018年01月02日 15:15: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12月26日電(記者 馮源)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門獲悉,2017年,他們對位於溫州的唐代甌窯遺址進行了首度完整發掘,為研究唐代窯業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據。

  “甌”是溫州的別稱,自東漢迄兩宋的甌窯因此得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建明介紹,在今年對溫州市永嘉縣坦頭遺址的發掘中,他們在一件匣缽上發現了“大中十一年”的紀年,在另一件匣缽上則發現了“余王監”三字,又在一件瓷碗上發現了“官作碗”等字樣,這對研究唐代窯業管理制度具有指向性的意義。

  在歷史上,兩宋以及元明清官窯赫赫有名,生産了當時僅供宮廷使用的上等瓷器,從某種程度上講更像是“禦窯”。而在宋代之前,官府如何管理瓷窯則還有諸多未解之謎。鄭建明説,他們在著名的慈溪上林湖越窯遺址上開展發掘時,發現過帶有“官坊”字樣的瓷器。當時這一地區屬於五代十國中的吳越王國管轄,很可能是吳越國政權管理越窯生産的物證。而“大中”是唐宣宗的年號,此次發現則將官府管理瓷窯的制度研究追溯到了唐代。

  此次發掘工作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永嘉縣文物館實施的,發掘面積近1千平方米。坦頭遺址位於永嘉縣三江街道龍下村,地處楠溪江入甌江口。考古工作者在遺址中發現了一座依山而建的龍窯,以及豐富的作坊遺跡和祭祀遺跡,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的高品質青瓷器和各種類型的窯具。

  此次發掘首次較全面地揭示了唐代甌窯産品的基本面貌與特徵,發現了大量的碗、壺、罐、缽、盆、盒、碟、盞、燈盞、輾輪等瓷器。它們品質上乘,胎質細緻緊致,釉面晶瑩,釉色以淡青釉為主。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