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人藝劇本朗讀收官:舞臺速寫探尋臺詞真味

2018年01月02日 09:2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24日,2017年北京人藝重點打造的公益品牌——劇本朗讀活動收官,濮存昕擔任臺詞指導的《雷雨》第一幕與班讚擔任臺詞指導的契訶夫短篇《美妙的結局》《我是怎樣正式結婚的》一起登上實驗劇場的舞臺。

  作為今年最後一期劇本朗讀,選擇曹禺和契訶夫這一中一外兩位大師的作品,既是作為戲劇人對大師的年終致敬,也是對支援北京人藝的觀眾一次集中回饋。

  北京人藝建院六十五年來,臺詞一直是演員們的看家本領,對於臺詞基本功的要求也是北京人藝的傳統。舞臺上簡潔的燈光,青年演員們通過朗讀,來為觀眾表現齣劇作的精神。

  八期活動以來,一批青年演員回歸戲劇本體,苦練自己臺詞基本功,與觀眾在小劇場裏進行一次次全新的嘗試。在此過程中,讓觀眾看到好劇本、好演員,更形成了演員和觀眾一起創造的互動氛圍。

  本期是劇本朗讀活動的第八期,共有濮存昕、班讚兩位臺詞指導,程莉莎、徐岑子、張瀚生、羅熙、吳娛、王堃、聞博、李京旭八位青年演員參與其中,不僅從形式到內容都讓人耳目一新,更是首次將中外兩位名家的作品先後上演,既各有風格又相得益彰。

  首先登場的《雷雨》第一幕,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北京人藝看家戲,而選擇這部作品作劇本朗讀,濮存昕直言是源於自己的《雷雨》情結。“我曾經演過《雷雨》的周萍,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再讀《雷雨》發現又有新的解讀和疑問,這就是經典作品。為什麼讓年輕人來讀《雷雨》,來接觸這樣的經典,因為經典就像一座山,我們要知道的是,不止有一條路能上山。我們面對它,就會心生挑戰,去尋找上山的路。”濮存昕認為在這條經典的路上,年輕人沒有捷徑可走,“不能坐纜車,要靠自己的努力往上爬。”

  之所以要與青年演員一起加入到劇本朗讀的隊伍中,濮存昕認為這種基本功的訓練意義非凡,“戲曲演員、舞蹈演員都要練功,那我們話劇演員怎麼練?我們練的就是這種臺詞的功夫。我認為,演戲是可以有人教的,但臺詞是自己的。演員一張嘴,觀眾就知道深淺。”不僅在現場教青年演員朗讀該劇的臺詞,濮存昕更是傳遞給青年演員一種重視臺詞的理念,“我們的臺詞有三個層次,第一要大聲説話,這是劇場空間所決定的。第二要説清楚説懂,説出思想甚至是言外之意。第三就是要讓臺詞在舞臺上好聽。”從吐字歸音到唇齒配合,《雷雨》第一幕一方面是體現青年演員對於經典的理解,另一方面則是他們臺詞功力的展示。

  而稍後登場的契訶夫短篇《美妙的結局》《我是怎樣正式結婚的》雖然題材與《雷雨》不同,但在氣質銜接上産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契訶夫這位作家的偉大就在於他雖然寫盡了人性的灰暗,卻不去批判,他站在悲憫和關懷的角度,去關照著人,愛人。這也是他與曹禺兩位大師的共同點。”臺詞指導班讚表示。

  而執導過第一期劇本朗讀的班讚再度參與到劇本朗讀之中,更是源自於他對這一形式的情有獨鍾。“劇本朗讀要回歸它的本質,突出朗讀的形式。雖然形式簡單,但就像美術中的速寫和小品,簡單幾筆卻能看出繪畫者的功力。我覺得這其實很難,甚至比演出還難,演出是綜合的,朗讀就只能通過演員的聲音,去塑造人物形象,展現人物性格。”

  人藝演員隊隊長馮遠征在本年度收官演出結束後表示,“我們營造這樣一個特殊的舞臺,是為了年輕演員的成長,讓大家聽到他們對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多跟觀眾交流,我們也能聽到不同的聲音,這對我們保持生命力十分重要。”

  通過朗讀這一形式,北京人藝完成了舞臺內外的延伸,而新的一年,隨著演出大幕的拉開,劇本朗讀也將帶給觀眾更多的期待與驚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