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信的文化應該流動起來

2017年11月24日 14:44:00來源:台灣網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了解一種文化最好的鑰匙。最近,中文因兩個美國小女孩而在全球再掀熱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習近平主席認為“可以打A+”;美國金融大鱷羅傑斯的女兒普通話發音標準、吐字清晰,被網友稱讚“有成為中文播音員的潛質”。中文魅力如此,中華文化吸引力也可見一斑。

  近些年,“漢語熱”“中國文化熱”在世界各地出現。在很多地方,讓孩子學中文不是為了“時髦”,而被認為是了解中國、把握時代的必需。中文為何熱度不減?中國文化為何能有持久吸引力?中國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答案不一而足,關鍵要從中國發展中尋找“密碼”。

  文化影響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密切相關。發展的硬實力與文化的軟實力,總是相互依託、互相促進的。這些年,伴隨中國經濟實力增強、政治影響擴大、國際地位提高的,正是文化影響力的不斷上升。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的變化,漢語和中華文化作為溝通橋梁之一,扮演了獨特角色。更何況,對於個人而言,掌握漢語、認識中國,也是提升個人價值、獲得發展機遇的加分項。“中國屬於未來”,誰會願意錯過與這樣一個國家共同成長的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種自信帶來了非凡的吸引力,它不僅來自現實,更來自於從未中道斷絕的歷史傳統、來自於不斷積澱的精神內核。馮友蘭曾説,“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前不久,習近平主席給美國總統特朗普介紹故宮時就説,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著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撫今追昔,漢語熱折射出的,是人們感知數千年文明傳承的溫度、找到古老文明綿延奧秘的期待。

  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靜態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閉的,只有讓文化流動起來、讓文明活起來,才能生生不息。去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訪學時,旁聽一門叫作“東亞的文明與宗教”課程,教室裏每次都座無虛席,學生們對中國哲學和思想興味盎然;在圖書館和周邊書店,英譯本的《論語》《易經》《道德經》等不下數十種,解讀中國文化的書籍更多。就連美國室友都經常過來探討與中國思想文化有關的話題。一種文化如果能夠走近世界上更多的年輕人,激蕩出的將是一種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力量。我們需要把中國文化的影響,輻射得更遠。

  從文化中找到發展的思想資源,在實踐中凝練文化的哲學精粹。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惟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才能以文化人,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4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