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檔文化類節目接踵亮相 文化綜藝“高而不冷”有點難

2017年10月13日 15:04:00來源: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今年初,《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2》、《朗讀者》等節目接連走紅;今秋,文化類節目開始集中涌現。浙江衛視主打以《漢字風雲會》、《向上吧!詩詞》為代表的競賽類節目;江蘇衛視有挖掘美文背後故事的《閱讀·閱美》;湖南衛視有賺人熱淚的《兒行千里》……

  不過,雖然節目數量增多,但近期文化類節目並未出現“爆款”,相反多檔節目面臨模式單一、收視率偏低等問題……文化類節目如何做到“高而不冷”,成為擺在從業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類型有創新】

  競賽節目繼續知識對攻

  (《漢字風雲會》《向上吧!詩詞》)

  很長一段時間,文化類節目多以比賽形式呈現。央視的《中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致力於拓展觀眾的題庫存量。各大衛視也緊跟步伐製作了《漢字英雄》、《漢字風雲會》等節目。這類節目模式最為觀眾熟悉:晉級賽+專家講解。

  最近,浙江臺接連播出的兩檔文化類節目《漢字風雲會》、《向上吧!詩詞》都屬這一類型。《漢字風雲會》酷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導演均為關正文,模式也均為聽寫競賽,聽寫的內容基本都是常用字詞;參賽層次從初中二年級變成小學五年級,題目難度全面降低;為增加趣味,節目組邀請“開心麻花”兩位演員胡鉑和李岱加盟,負責插科打諢。

  《向上吧!詩詞》走的則是年輕化的製作方向,由100位詩詞愛好者組成的“英雄挑戰團”,對陣100位詩詞強者組成的“榮耀守關團”,以詩會友、切磋見解。節目邀請到劉震雲、蔣方舟等文化名人,與觀眾互動,分享學者觀點,也吸引了文學愛好者的關注。

  朗讀模式加入社會關注

  (《閱讀·閱美》《兒行千里》)

  文化類節目近年也在尋求變化與創新,最近正在江蘇衛視播出的《閱讀·閱美》與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兒行千里》,跳出了《見字如面》開啟的“讀文章+點評”模式,嘗試起“混搭風”。

  《閱讀·閱美》精挑細選出目標文章之後,深度追訪文章原作者和主人公的故事,在舞臺上實現文字、人物、故事的融和,模式為“美文推薦+美文朗讀+人物訪談”。近期,相聲演員孫越推薦了文章《母子重逢的那一刻》,揭露泰國大象旅遊業背後的黑暗真相。節目播出後,文章作者“超”和他拍攝的紀錄片《黑象》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

  《兒行千里》同樣聚焦普通素人的生活,兼而關注社會變化。這檔節目每期邀請兩組素人嘉賓,分享自己的家風故事。節目模式為“訪談+當事人見面+朗讀書信+專家點評”,常令人感動落淚。例如節目的第一個故事,從農村走出來的麻省理工高材生何江,回憶當年第一次離開家鄉去美國求學時,母親給他採菱角的故事,不少觀眾聽完熱淚盈眶。

  目前這檔節目在豆瓣得分高達9.2。主持人何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活其實是最好的編劇,這個節目不是靠眼淚來打動觀眾的,故事背後的溫暖和善良更有力量。所以,我給自己一個指標——這一季節目要讓我哭三次。”

  【收視不理想】

  速成製作令品質打折扣

  此前《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曾獲得收視口碑雙豐收,但最近上線的文化類節目數據表現並不理想,更未出現“爆款”。一些純素人節目在豆瓣獲得極高得分,但52城收視率僅為0.2;有明星參與的節目,收視率普遍也只有0.7左右。

  這類節目的播出時間也受到限制,一般不會被安排在週末檔,個別節目擠入週末檔,也會被安排在十點之後播出。相比之下,最近播出的純明星音樂類綜藝《蒙面唱將猜猜猜2》的收視率達到1.8,與文化類節目的慘澹收視對比強烈。

  不少從業者指出,“量多不精”的生産現狀是造成文化類綜藝收視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年初文化類節目的火爆,讓不少衛視快馬加鞭製作文化類節目,但速成品品質必然大打折扣,這與今年綜藝節目的大盤狀況如出一轍。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文化類節目不必“唯收視論”,而應有所堅持。文化類節目是最好的提升國民文化素質的途徑之一,電視臺對其的播出安排應適當照顧。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