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萌娃版《紅樓夢》走紅 導演:觀眾對其評價偏高

2017年10月13日 10:18:00來源:廣州日報

  國慶期間播出後爆紅 小演員年齡4至12歲 此前還拍過《三國》《白蛇傳》

  國慶期間播出的《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並不是小戲骨團隊第一部爆紅的作品。

  從兩年前“小孩演大人”的試驗片起,團隊每年要製作三四部戲。既包括紅色經典也含有古典名著。潘禮平是小戲骨團隊的總導演,定角、審片、道具使用乃至演員表情,事無巨細,他都要把關。每天,他的辦公室都有人進進出出。給萌娃拍戲的導演團隊裏,不乏90後成員。

  當觀眾看完小戲骨《紅樓夢》紛紛感嘆過了一個最有意義的國慶節時,潘禮平則更看重傳承經典文化的責任,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影視業“怪咖”帶著孩子似的口吻説:“其實,我們走了捷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逸男 實習生張群

  圖/小戲骨團隊提供

  52歲的潘禮平喜歡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穿著鞋面掉皮的棉拖,一件有些皺巴巴的藍色Polo衫,把領子高高立起來,嚼著檳榔,像接待老鄉一般和記者拉家常。辦公桌上,是他隨意堆放的文件和個人物品,白紙上畫滿劇本和視頻修改意見。

  沒有讀過一本專業書籍,幾乎不看電視節目,潘禮平憑著野路子帶出了全新的小戲骨團隊。這些天,進進出出辦公室的,不僅有排隊的媒體,還有新戲團隊的導演們。小戲骨們已在籌劃下一部戲。

  小孩演大人傳承經典文化

  潘禮平微信的頭像是兒子小時候扮皇帝的照片。他覺得自己“天生有小孩緣”。

  平時看到電臺外面的小嬰孩,他都喜歡擠眉弄臉、扮扮鬼臉逗孩子玩。武漢大學經濟係畢業的潘禮平沒有學過電視製作,從擔任湖南衛視第一任節目中心主任,到轉戰電視劇頻道,他從來都不按套路出牌。

  “到社會生活中、人群中、大自然中去感悟、觀察,找尋靈感。我甚至不是為了做電視節目,而是單純地做某件事情。”潘禮平説。

  2015年12月,“小戲骨”團隊的誕生,就源於潘禮平一個巧妙的靈感。有一次,潘禮平看到農民打官司,他們穿著很土但卻一本正經地像“做報告”一般講話。這種“反差萌”讓他覺得很有意思,就做了《農民故事會》節目,用這樣的反差來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

  後來,潘禮平想到了用小孩子來出演“高大上”的人物。成立團隊試演了一個片段後,他就發現有點“味道”,嘗試拍《焦裕祿》等紅色經典。“一來我想體現反差的極致化。二來這對小孩子也是很好的引導,有教育意義。”

  隨著演員庫和團隊擴大,《白蛇傳》《三國》等經典翻拍也進入視野。然而,當導演組提議翻拍《紅樓夢》時,潘禮平一開始並不同意。直到看到“劉姥姥進大觀園”片段,他才拍板開拍。

  小黛玉自悔“你又不爭氣”

  今年暑假籌拍《紅樓夢》時,團隊從道具、服裝、音樂等方面都向87版致敬。最重要的是各位小演員對角色的塑造上。

  飾演王熙鳳的小演員郭飛歌來自山東,為了演活“鳳姐”的一顰一笑,試戲時的每一個笑,她都要根據執行導演劉玉潔的建議拍攝一遍,微信視頻發給她。到了劇集末尾的哭戲,她又要一遍遍地學著哭。

  對於郭飛歌精彩的表演,執行導演劉玉潔卻不意外。“小演員心思都在戲上。”

  劉玉潔私下和小朋友關係很好,但拍攝時比較嚴厲。有場戲,周漾玥飾演的黛玉一直沒過,小演員身上別著話筒,休息的時候,一直戴著監控耳機的劉玉潔,無意間聽見小黛玉自言自語“你又不爭氣。你又不爭氣。”劉玉潔聽了覺得很心疼。

  戲中的“劉姥姥”扮演者羅熙怡一直很喜歡模倣老人,是劉玉潔不太需要操心的人之一。但小演員狀態不穩定,也會讓團隊頭疼。拍攝“二進大觀園”時,一句“茄子要能跑出這個味道,那我們都不種茄子了”的臺詞,卻讓“口齒伶俐”的“劉姥姥”卡了很多遍。

  暑假兩個月拍攝下來,每天傳回潘禮平辦公室的成片片段,“一天平均只有四分鐘”。

  試戲後按氣質分角色

  培訓和拍攝期間,團隊要求家長在場。許多家長都記得潘禮平在片場給孩子講的一句話,“眼睛看到的不是真的,心裏看到的才是真的。”

  “每個人其實天生都是演員,都會表演。”潘禮平覺得,團隊要做的就是挖掘演員的潛力,讓他們表演時狀態比較自由,能夠沉浸到角色裏去,“小孩子有個特點是心靈純粹,是一張白紙,天然地流露情感。”

  這群4至12歲的小演員(包括群演)經由試戲報名進入演員庫後,導演組再根據形象氣質分配角色。

  《紅樓夢》籌拍後,初次報名的周漾玥,最開始試的戲是薛寶釵。導演團隊看過後,將黛玉的詞和一段戲發給周漾玥,又讓家長帶著梳中分、露額頭的她回去剪個劉海兒,練習後再發一遍視頻,潘禮平覺得,“這感覺對了”。

  為了提前把握“弱柳扶風”的感覺,潘禮平讓周漾玥平常習慣黛玉的動作。“吃飯的時候,別人給她端個茶,她都要捂著嘴説‘謝謝’。” 劉玉潔覺得這很“黛玉”。

  有意思的是,飾演薛寶釵的鐘熠璠,報名試戲的卻是林黛玉。但剛過完年的鐘寶兒卻有些嬰兒肥,更符合寶釵的形象,經過一個月的體育鍛鍊後,鐘寶兒覺得“自己一演就是薛寶釵的感覺”。相比之下,她還想“挑戰更有難度的角色”。

  飾演賈寶玉的演員釋小松是最後確定的。原本在少林寺習武的他陽剛氣比較足,原本不太願意演寶玉。潘禮平拍板定下後,導演組為他量身定做了訓練方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地教他,給他講明白為什麼這麼演,希望讓他由表及裏融入寶玉這個角色。

  “做藝術家,不做戲子”是潘禮平傳達給孩子的另一個理念。這次,小戲骨中的“老戲骨”在《紅樓夢》裏面基本都是配角,主角則是新人。“做小戲骨要甘當綠葉,願意做螺絲釘,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潘禮平時常在小演員群裏來一番“伯伯式教導”。

  劇本增刪數十次

  潘禮平説,在拍攝《小戲骨紅樓夢》前,家長和導演組要向每位小演員講戲,播放87版剪輯片段,並要求每個人閱讀少兒版《紅樓夢》。

  對於選拍片段,劉玉潔更加偏重教育意義。例如寶黛二人讀《西廂記》那段,劇本想表達的是寶釵黛三人在讀書觀念的衝突。

  “有的人讀《四書》中了科舉,有的人喜歡小説、詩歌。我就要這樣拉近小演員的距離。”劉玉潔説,最終成型的劇本,增刪數十次。

  而小演員們個人對角色的理解,也讓團隊忍俊不禁。周漾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覺得“薛寶釵是個好善良的人,很寬容,很熱心。還送燕窩給黛玉。相反,林黛玉一開始是個不太善良的人。” 周漾玥的媽媽卻告訴她,林黛玉是“真君子”。

  鐘熠璠印象最深的戲也是“釵黛交心”。“從試戲到最終最有感覺的,都是這段。”小寶釵覺得,“這好有緣分。”

  對此,劉玉潔覺得很有意思,“每個年齡段,對《紅樓夢》都有自己的理解。”

  釋小松五年級時進入劇組拍攝。當時語文書裏已經摘錄了一段《紅樓夢》,他因拍攝錯過了課文的學習,後來回到學校,他開玩笑説,“如果我來給大家講這段課文,我能背出一大段臺詞呢。”

  “劉姥姥”拍完戲後開始看原版的《紅樓夢》小説。她的同學有沒看懂的,也會找她來講講。拍攝期間養成了駝背習慣的她,雖然現實生活中還有點孩子氣,但有時候看到身邊的老人,就會覺得有點心酸。

  劇組小朋友的關係都很好。小演員們並不在乎戲份多少,平時,孩子之間也會笑鬧著飆戲。“很有追求啊。”劉玉潔笑著説。

  小戲骨檔案

  “林黛玉”周漾玥

  10歲 五年級 廣東深圳人

  30年後,世間再現“林黛玉”。

  書裏的黛玉,琴棋書畫精通;現實中的周漾玥,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鋼琴、小提琴都會,成為央視的小常客。《非常6+1》《星光大道》《開門大吉》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也是小戲骨《紅樓夢》劇組的新戲骨。不太愛吃東西的她有點瘦,但特別能吃苦。

  在河北拍戲時,40℃的高溫下,她咳嗽感冒了近一個月,常常説幾句話又咳嗽,仿佛真的成了病中的黛玉。

  漾玥記憶力很好,臺詞功夫在做小主持人的時候就有磨練。遇到比較深奧的詩歌,漾玥就趁沒戲的時候在酒店裏背,最難的一首詩歌,她背了四五十遍。

  周漾玥很聽話,特別招人喜歡。以至於飾演丫鬟的雪雁在拍“黛玉之死”時跟導演“抱怨”,“我不想讓我家姑娘死”。

  出生就由外婆帶的漾漾(小名),很離不開外婆,外婆出外旅遊兩天就會想著哭。因此,外婆也陪著她輾轉拍戲近五十天。

  拍黛玉初入榮國府見到賈母那段戲時,漾玥一開始哭不出來。劇組讓她把賈母想成自己的外婆,她就很快就進入狀態了。

  她的媽媽是深圳市國學院院長,兩年前她就開始看少兒版四大名著。因此漾玥對表演很努力,“有努力,有付出,應該有收穫。但要先把學習搞好。”

  在媽媽眼中,羅熙怡和劉姥姥的角色太搭了!在鄉下外婆家,她見到不少老人。玩耍的時候,她總愛嘟著嘴、做鬼臉,逗得爺爺奶奶們開心大笑。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她很愛學老人的一舉一動,弓著背、搖搖晃晃地走路,神態惟妙惟肖。

  其實,羅熙怡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但她最怕的就是媽媽老去,“又有皺紋了。”

  有次,她想起媽媽變老了就拼命哭,説自己也不想老。媽媽見她哭得很逼真,就靜靜地看著她發揮。

  有著渾然天成的搞笑天分,這讓羅熙怡第一次進小戲骨劇組就“拿下了”劉姥姥這個角色。小小年紀的她很“敬業”,一聽到喊開機,馬上跑到導演面前。而她印象最深的卻是救巧兒那場戲,“劉姥姥好善良的,知恩圖報。我動了情,哭得很厲害。”

  對話:

  傳承經典是永久定位

  廣州日報:選擇小演員最重要的標準是什麼?

  潘禮平:觀眾都驚嘆這些小演員的演技,覺得很了不起,但他們都過於誇張了。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聰明、顏值高,但是人們還是覺得形象小,其他方面應該也有不足。小孩的某些天分跟形像是不吻合的,所以我會選擇那些有表演天分的人,表演經驗沒有不重要。再根據角色需要,選擇那些形象氣質吻合的就行了。

  廣州日報:你對小戲骨的定位如何?

  潘禮平:我們做的不是兒童劇,是兒童演的成年人劇。傳承經典可以作為永久的定位,一方面是責任,把中華民族的好東西傳承給後人。再者也是走捷徑,站在之前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有雄厚的資源。

  廣州日報:觀眾對這些小演員評價很高,你覺得有沒有過譽?

  潘禮平:我看豆瓣評分9.3分,有七八千人在評價,主要是對他們表演的讚嘆。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小人演大人,衝擊力很強,再加上對現在影視界某些粗製濫造的現象有不滿,兩者一對比,造成觀眾對其評價偏高,這也是對我們創新的一種肯定。拍這些作品我們沒有做什麼宣傳,基本靠口碑和自己發酵,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