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民俗

馬背民族文化的傳承

時間:2013年09月02日 14:0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國有不少“馬背民族”,其中蒙古族就是其中之一。蒙古人馬上得天下,人們大多與馬相伴一生,無論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蒙古族的生産勞動、行軍作戰、社會生活、祭祀習俗和文學藝術中,幾乎都伴隨著馬的蹤影,聽得到馬蹄的聲音。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馬性烈、慓悍,對主人卻十分忠誠,主人如果受傷、醉酒,只要把他放在馬背上,它就會十分溫順地馱著主人將他送回家;在賽場上,它會按照主人的意願拼死向終點奔跑,為了主人的榮譽,它會拼盡最後氣力,寧願倒地絕命也不會半途放棄比賽。

  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秋天抓膘期不準騎馬狂奔讓馬出汗。馬倌、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馬刷子,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刮除馬汗,為馬舒筋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增強感情的途徑。牧馬人説,“為馬刮一刮,刨一刨,勝似喂精料”。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