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農歷二月二:民間有“龍抬頭”之說 不少人選擇理發

時間:2014年03月03日 13:56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二月二龍抬頭,寶寶剃龍頭 攝影記者 李雨澤

  昨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民間素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南京人喜歡在這一天去理個發,寓意“一年都有精神頭”。現代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大小理發店門庭若市、生意火爆,有的理發師連午飯都來不及吃。因為昨天是星期天,不少市民全家出動去剃頭,“圖個好兆頭”。記者 孫申

  顧客比平時多4倍

  昨天下午2點左右,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後宰門一家大型連鎖理發店,店里8個理發師傅都在忙活著。顧客等候區已經坐滿了,有人在看報紙,有人趴在桌上睡著了。負責招呼顧客的一個小夥子告訴記者,“今天人太多,早上剛開門,門外已經站著好多人在等了。”

  這家理發店洗頭間里也擠滿了人,負責給顧客洗發的一位店員跑到門口來喘口氣:“排隊的人太多了,洗頭快,好多人洗完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輪到剪。”

  說話間,不停地有人推門進來。“對不起,要等半個多小時。”店員禮貌地招呼客人。他告訴記者,二月二可以說是一年里最忙的一天,按照往年的經驗,從早上9點半開門到晚上10點半打烊,顧客人數比平時多4倍左右。

  人們習慣在春節前剃個頭,清清爽爽迎新年,出了正月,頭發正好長了不少,也到理發的時候了。昨天是星期天,大人孩子都有時間,所以不少人家是全家出動來理發。

  理發師忙得沒空吃飯

  在中山東路附近的一條小巷有4家理發店,每家店里都有顧客排隊等候。記者推開一家理發店的門,店員指著凳子讓記者先等會兒,“前面還有3個人在等。”他說,每年二月二都很忙,今年遇到周日,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店里有4個理發師,中午基本上是見縫插針吃兩口盒飯。“那個師傅到現在還沒吃午飯,實在忙不過來,幹脆省掉一頓了。”他指著里間一名師傅說。這時已經快到下午3點了。

  在明故宮附近一個居民小區,一家小理發店內3名師傅都在忙著,長凳上還坐了幾個大人和小孩在等。一位上了年紀的理發師邊剪頭邊和記者聊起來:二月二民間有“理發去舊”的習俗,給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將來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一切從頭開始,一年行大運。師傅還說,有個說法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個是誤傳,應該是“思舅舅”,但也有人說會窮舅舅,“反正正月里最好不要剪頭,到二月二剪大吉大利”。

  二月二吃龍須面的倒不多

  二月二除了要剃頭,有些地方還流行在這一天吃帶“龍”的食物。二月二是龍的生日,也是土地爺的生日,舊時各家各戶都要到土地廟祭拜,慢慢演變為去廟里上香,實則是踏青郊遊。宋朝的時候,二月二被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會攜家帶口去踏青。

  農歷二月二老南京講究吃帶“龍”字的食物,比如“龍耳朵”就是水餃,“龍鱗”即煎餅,“龍子”即米飯,“龍須”則是面條。既然想“龍抬頭”,就要設法引龍出來,從明朝起就有“撒灰引龍”之舉。每到二月二,各家都會撒石灰——從大門外到屋中,再到廚房繞水缸一圈。這天不許掃地、做針線活,說是怕傷到龍。撒石灰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讓復蘇的蟲子在屋內繁殖。

  昨天,記者走訪街頭一些面館、小吃店,發現顧客並不多。記者問店家:“今天來吃面條、水餃的多不多?”老板和夥計說,只知道二月二剃頭的多,沒聽說這一天要吃面條、水餃、煎餅。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