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引進文學重譯成風潮 業內:成本和風險都很低

時間:2014年03月03日 13:53 來源:半島晨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的日本女作家紫式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全新譯本。記者了解到,該全新譯本由葉渭渠、唐月梅兩位卓有影響的日語翻譯大家與學者,耗費八年時間完成,以更貼近原文的譯文和詳盡的注釋,閱讀研究兩相宜。近年來,經典名著掀起重譯風,有人認為,早期名著譯本難免有時代局限性,隨著人們語言習慣的變化,引進名著應時隔三五十年就重譯一次,但也有人認為當下傑出譯者少之又少,超越前作很難。

  幕後 翻譯名家夫妻耗時八年完成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有“日本《紅樓夢》”之稱。記者從作家出版社獲悉,該全新譯本主要由日語翻譯名家葉渭渠、唐月梅夫婦耗時8年聯袂完成。據介紹,葉渭渠、唐月梅夫婦從2004年11月開始動筆,其間,葉渭渠不幸于2010年12月11日心臟病突發辭世。當時譯稿尚未完成,唐月梅強忍悲痛堅持到最後。

  談及重譯《源氏物語》的初衷,唐月梅表示,在她和葉渭渠撰寫《日本文學史》的過程中,《源氏物語》成為他們最喜愛的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之一。他們細細品讀著這部千年來影響著日本文學的著作,並不約而同地產生要研究它並把它翻譯成中文的念頭。《源氏物語》譯本眾多,2008年,《源氏物語》1000歲時,林少華等12位譯者還曾將日本著名女作家田邊聖子于1970年代創作的現代日語版《新源氏物語》翻譯成中文。

  現象 經典引進文學重譯成為風潮

  經典引進名著重譯成風由來已久,早前的例子有司湯達的《紅與黑》,不同譯本超過10個;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也有了七八種譯本;更有甚者,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2008年一年里就推出了18個譯本。近期的例子有《格林童話全集》日前由著名翻譯家楊武能推出最新譯本;由中國臺灣翻譯家鄧嘉宛翻譯的托爾金巨作《魔戒》的中文新譯本也將于近期推出;最吸引眼球的要數青年譯者李繼宏與路金波果麥文化合作,從2011年起計劃3至5年的時間重譯20至25種名著,目前已經出版的有《老人與海》、《小王子》和《了不起的蓋茨比》等,李繼宏新譯的簡·奧斯汀名作《傲慢與偏見》也將于本月出版。

  《世界文學》雜志主編、法國文學翻譯家余中先曾表示,據其所知,國外基本上每隔三四十年就會重譯一次經典名著,這是語言經過一個代際的發展後必然的需要,所謂一代人讀一代書。對于國內出版業的重譯風,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門檻較低,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介入了經典引進文學作品的翻譯出版,與發掘新人新作相比,翻譯已經過了著作權保護期,進入公版領域的名著成本和風險都很低。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夏亮亮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