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遺産 實力圈粉

2020年06月16日 11:52:00來源:人民日報

  曹雪盟

  文化遺産化身為藝術審美下的吃穿住用行,融入日常生活場景,為現代生活增色,為文化消費助力

  打開木刻版畫工具禮盒,親手製作一幅非遺版畫;點開名為“釉彩”的APP,體驗全流程制瓷工藝;進入一款AR探索手遊,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縱目面具化身為遊戲角色……當下,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産,正以更有趣、有料、有范兒的形象,走入年輕人的生活。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我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産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凝結著歷史、技術、藝術因子的文化遺産,記載著燦爛的中華文明,定格民族的文化記憶。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延續文化遺産的生命力,是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

  可喜的是,通過近年來一系列創新實踐,文化遺産化身為藝術審美下的吃穿住用行,融入日常生活場景,為現代生活增色,為文化消費助力。

  文化遺産用起來,能更好圈粉。富有底蘊、設計巧妙的文創産品,是受到年輕人歡迎的文化遺産載體之一。用這種方式激活文化遺産,讓古老與現代相遇、融匯,既是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也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比如,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設計研發超過7000種文創産品,受到消費者歡迎,並創下2017年全年文創産品銷售額15億元的成績。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多家網路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通過線上直播、“雲探店”等方式,帶更多人了解非遺品牌。

  文化遺産用起來,能釋放産業潛力。借助快速更疊的數字技術,昔日人們眼中文化遺産“古老、沉睡千年”的形象變得愈發鮮活,釋放出“文化遺産+”的更多可能。

  比如,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説話》、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等文化類節目以趣味十足的表達、新穎活潑的互動,讓文物、戲曲等內容與年輕人親密接觸,釋放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融入非遺元素、將獨特的東方美學和時尚潮流結合起來的中國設計,掀起一股國潮風。從文化遺産中挖掘出的中國元素,充實和提升著國貨的品牌內涵。

  歲月的洗禮帶走了很多故事,也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建築學家吳良鏞曾説:“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産開始的。”從熱愛出發,以創新為驅動,“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時間長河中不朽的宏大與精深就能更好地走入當下,彰顯文化自信,綻放新的光彩。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