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民”博物館探索合作新機制 優勢互補助力多元文化傳承

2020年06月09日 07: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6月8日電 (周卓傲)《國家寶藏》、“網紅”故宮文創、博物館奇妙夜……近年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文博相關內容不僅拉近了人們與博物館之間距離,同時也掀起了一陣“文博熱”。

  在這陣“文博熱”中,民營博物館(或稱民辦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表現亮眼,作為中國博物館行業的知名專家,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原司長段勇告訴中新網記者,民營博物館率先把收藏領域擴展到民俗文物、民間工藝品、老物件、奇石等,極大地豐富了博物館藏品概念,也填補了中國博物館類型、主題的空白。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國登記備案的博物館數量已達5535家,其中民營博物館達到1710家。段勇表示,中國民營博物館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品質和規模也可觀,“建川博物館聚落、觀復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華希昆蟲博物館等一批民營博物館綜合水準可以説超過了大多數國有博物館。”

  不過作為非營利性機構,民營博物館“建館易、養館難”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世茂集團助理總裁、世茂文化公司總裁李仲謀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民營博物館發展水準參差不齊,很多博物館由於專業人才匱乏、資金緊缺等客觀原因,導致後期運營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

  事實上,在2010年中國就出臺了《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其中鼓勵國有博物館對民營博物館的藏品保護、陳列展覽、科學研究等業務活動實施幫扶。李仲謀指出,各地確實有不少國有博物館開展了對口幫扶,但是由於幫扶政策比較宏觀,缺少有效的機制,在後續落地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也就民營博物館存在問題提出建議:推廣鼓勵國有與民營文化機構結對幫扶的做法,並深化交流合作,打破管理體制壁壘,支援兩者合作建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李仲謀介紹,這也是世茂集團在福建泉州和故宮博物院共同合作建立博物館的原因,“2018年10月奠基興建的故宮海上絲綢之路館(暫名)可以説是中國首個民營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合作建館的項目,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機會將合作機制推廣開。”

  從扶持到合作,不只是定位的變化,更是機制的創新。李仲謀坦言,對於國有博物館來説這種合作在某些方面會有疑慮,背後有很多問題都需要去解決,需要有一個標桿形成示範作用,從而推動中國博物館行業的整體發展,而世茂和故宮的合作,就是在探索“官”“民”博物館的合作機制。同時,他也認為這種合作應是互惠互利的,對於國有博物館來説,也是擴大藏品展出空間、提升社會教育功能、促進文創發展的良機。

  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指出,國有博物館有責任去幫助民營博物館,特別是在展覽策劃、展品陳列、藏品管理等國有博物館優勢領域,但是國有博物館目前幫扶這方面工作做得比較少,“我覺得合作建館的建議很好,中國博物館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除了國有博物館之外,我們也需要有民營博物館,兩者合作可以解決民營博物館缺乏經驗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告訴中新網記者,民營博物館在資金、人脈、機制上的優勢,使其比國有博物館更加靈活,兩者合作建館是非常好的一個設想,利用理事會的形式對博物館進行管理,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