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農曆十二月廿八
English

甘肅酒泉居民收集散落老物件“拼”出晚清街區舊貌

2020年06月09日 07: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6月8日電 (張婧 高瑩)雙向太師椅、待客八仙桌、毛氈褐被、鐮刀斧子、陶罐瓷器、鬥拱窗欞,以及雕鏤鉚楔等逾萬件古物復原晚清街區,典雅工藝盡顯古老生活氣息,這是甘肅省酒泉市近郊一處民俗博物館場景,遊人被吸引“穿越”其中,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

  辛月是館內物品的收藏者,現年64歲的他由於從小跟著爺爺一起生活在老宅,對於老物件有著割捨不下的特殊情懷。在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老房拆遷,不少清末民初古建築面臨淪為碎磚亂瓦的窘境。辛月説,“照著原始樣貌復原一片街區,繼而保留下來,對親歷者來説,是一份情感寄託;對後人來講,是了解歷史文化的窗口。”

  然而,大量被拆下來的物件散落在民間各地,要想將他們收集齊全,並“拼”出原貌,可謂困難重重。為了淘到種類豐富的老物品,辛月總是登門拜訪鄉下人家,以及收藏行家,只要是看上的物品,他都會盡全力收入囊中,能要則要,要不來就掏錢買。

  “別人眼裏沒用扔掉的‘垃圾’,當柴火準備燒了的‘破爛’,我都一一拾起來,搬回家。”辛月説,有時坐火車到新疆、青海、陜西等地去“淘寶”,一旦遇上目的地是終點站的情況,他都會在下車之前,將火車從頭到尾“統統掃個遍”,就連旅客扔下不要的火柴盒、煙盒,都在他的收藏範圍之內。

  除了建築構件,辛月還一併收集清代至近現代各類生産工具、古舊傢具、民俗用品、農耕工具等一系列舊時物品。

  “清朝時期的房屋是榫卯結構,還原這樣一間房就需要300多塊木梁配件。”零零散散的物件收集回來,辛月就苦心鑽研拼接和擺設,為了讓其盡可能“恢復原貌”,他通過回憶、討教長者、查閱文史資料等方式,在分門別類整理之後,以傢具場景、農耕工具、手工作坊、煙標火花、民間書畫、建築構件等9個主題為展室,全方位勾畫晚清民國古民居、縮微街區、農耕民俗全景圖。

  民俗館逐漸被填充起來,出於對自己生活階段懷念的原因,辛月又在另一旁打造修建了人民公社街區、人民公社禮堂、供銷社等近現代生活場景,以一條晚清民國商業街為主軸,將兩側進行區分。

  中新網記者近日走進酒泉民俗博物館,通過場景再現、圖片、文字和實物等表現手段,身臨其境感受到古舊民居、生産工具、糧油作物加工、交通運輸、家居生活、風味飲食、鄉村工匠等各個元素,該館也由此向遊客展示了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各歷史節點。

  酒泉民俗博物館的建設不僅填補了當地民俗文化展覽、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還成為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俗文化遺産研究保護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基地和民俗遺物保護展示基地。

  目前,該民俗館主打“懷舊”和“教育”兩大特色。接下來,辛月計劃利用3年時間將全部藏品擺放出來,隨著館藏文物的不斷豐富,館內基礎設施也在進一步完善當中,民俗博物館文化傳承的歷史價值和教育後代的社會意義將愈加突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