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承粵劇精粹 留住文化根脈

2018年10月30日 08:30:00來源:廣州日報

  粵劇界:要讓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傳承下去

  傳承粵劇精粹 留住文化根脈

  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是繼崑曲之後第二個被列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中國戲種。在廣州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中,粵劇粵曲始終生長在城市肌理,成為廣州一張生動鮮活的文化面孔。

  為了留住這份獨特的文化根脈,廣州致力於對粵劇藝術的保護、傳承和推廣。近年來,廣州先後出臺編制《廣州市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總體工作方案》《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明確將戲曲惠民工作列為重點項目,大力扶持民間私伙局蓬勃發展,不斷拓寬戲曲藝術傳播渠道。通過開展戲曲進基層,推動粵劇藝術傳承傳播、惠民為民,讓粵劇迎來"古韻新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吳多、沈亦霖

  博物館背後的故事 打開傳承新大門

  10月底廣州的週末,天朗氣清,晴空萬里。廣州“最美老街”恩寧路遊人熙熙攘攘,一改平日的古樸寧靜,變得分外熱鬧。坐落在恩寧路127號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迎來了不少市民遊客參觀。就在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粵劇藝術博物館,關心粵劇藝術的傳承和保護。“總書記希望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接待總書記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深感振奮。

  “我們不光要通過舞臺藝術表演的形式,還要通過博物館展出的方式講好粵劇背後的故事,通過定期舉辦課程,傳承保護粵劇。”馬楠説。2016年,隨著粵劇藝術博物館的開門迎客,粵語傳承的新大門隨之被打開。

  粵劇藝術博物館選址在昔日粵劇名伶聚集地荔灣區恩寧路,它的附近至今還保留著多位粵劇大師如馬師曾、紅線女的故居,不遠處就是粵劇藝人的“祖屋”八和會館。在這裡,市民和遊客仿佛走進了一個精心打造的粵劇體驗空間,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讓人能夠真切地感受粵劇的魅力。開館以來,博物館共接待觀眾42萬多人次,為各級單位團體、市民提供講解導覽1500余場次。

  截至今年6月,粵劇藝術博物館收藏的藏品總量為5021件套,粵劇史料、音像、實物、手稿應有盡有。

  私伙局紮根城市肌理 讓粵劇生生不息

  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在荔枝灣大戲臺,甚至在街心公園裏,處處皆是粵劇私伙局的表演場地。這些私伙局始終紮根城市肌理,讓粵劇粵曲的生命力在廣州這座繁華都市生生不息。

  每週三、週六上午,在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廣福戲臺,民間優秀的粵劇私伙局團隊可以登臺展演,團隊不僅有來自本地的粵劇愛好者,還有中山、東莞、港澳地區的隊伍,在戲臺上演出的團隊近100個。

  目前,廣州擁有1300支左右的粵曲私伙局,每年開展各類戲曲表演活動8萬多場,其中荔灣、增城、番禺三個區隊伍最多。以荔灣區為例,為了讓私伙局的發展更有保證,荔灣區每年都會通過給予私伙局演出場地、器材、經費等扶持,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優秀私伙局評選也大大提高了私伙局的藝術水準。

  73歲的杜銘揚目前身兼荔灣工會藝術團和荔枝灣藝術團的團長。他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紮根在荔枝灣大戲臺整整八年,不時也會到粵劇藝術博物館表演。“我們下午2點開演,街坊中午12點就來佔座,還會幫我們開臺,我們再累一點也值得。”

  來這裡聽粵劇也不僅僅有廣州的街坊、國內的遊客,還有美國西部市長代表團、財富論壇全球媒體團和配偶團、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一行等都曾在這裡領略粵劇藝術的魅力,這裡成為粵劇走向世界的重要舞臺。

  名家大師肩負重任 要讓“新鮮血液”接力

  作為弘揚粵劇文化的主陣地,粵劇藝術博物館開展了一系列陳列展覽、舞臺演出、文化交流、教育服務等活動,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和倪惠英都是這裡的“常客”。

  作為一名老粵劇人,廣州紅豆粵劇團團長歐凱明感到深受鼓舞。“我希望全社會能夠更加關注傳統文化,關注粵劇。傳承離不開發展,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又要保留傳統元素,令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廣州紅豆粵劇團由著名粵劇大師紅線女創建,擔負著繼承和發展馬(師曾)、紅(線女)流派藝術的重要任務。作為紅線女的學生,歐凱明表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要傳承好馬紅流派的經典劇目,還有老藝術家們對藝術的執著精神。”歷年來,紅豆粵劇團排演的馬紅代表劇目《刁蠻公主戇駙馬》《搜書院》等深受觀眾喜愛,同時也創作了《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等一批優秀新編劇目。

  每年春節,粵劇春班作為廣州粵劇院的重頭戲之一,劇院都會以最鼎盛的陣容上陣。歐凱明坦言,從他加入粵劇團起到現在,他每年都隨團奔赴廣東各地演出,一去就是十天到半個月。“從1980年到現在,我都沒真正在家過過一個完整的年。”他説,粵劇院每年演出300多場,大部分演出場次都在農村排練完成,還會進社區、學校表演。“藝術就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歐凱明説。

  在忙碌的演出之餘,歐凱明有十幾個徒弟需要指導。兩個月前的廣東省第九屆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中,歐凱明的幾個徒弟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金獎銀獎都有。歐凱明説,徒弟們這幾年的努力他都看在眼裏,無論是唱、念、做、打,還是對角色的駕馭和對舞臺的把控,都有很大進步。“作為老師,不由得對粵劇後繼有人感到無比欣慰。”

  歐凱明坦言,他們現在十分關注創作排演本土題材。除了《刑場上的婚禮》,還有大型現代粵劇《初心》昨晚才綵排完畢。這部新劇以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葉挺為主要人物,貫穿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這三個重大歷史事件,以粵劇的形式,講述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的動人故事。“排演效果非常好,現在準備開始下一步的修改。”

  如今,雖然已經退休淡出了舞臺,但倪惠英卻通過粵劇傳承,找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最近,倪惠英正全身心投入到《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的編撰中,把有300多年曆史的傳統粵劇表演藝術加以整理、規範和提升,最終實現系統化、標準化、數字化,讓後來的學習者學有所依。在她看來,粵劇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是口傳身授,還需要一套完整、規範、系統的表演理論體系。

  此外,她還深入社區、少年宮,與基層文化工作者一起,以粵劇身段結合學生體操運動創排粵韻廣場舞——粵韻操。她走進中小學,教授粵韻操,將粵劇的身段表演融入課間操當中,讓青少年在鍛鍊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她希望,青少年從小就種下粵劇的種子,體驗嶺南戲曲的神韻。“粵韻操”創編出來後,不少學校積極響應,廣大師生踴躍參與,普及“粵韻操”的活動如雨後春筍,迅速在中小學校園中蓬勃開展起來。在她看來,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粵劇的普及和教育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一方水土一方藝,使他們更加愛國愛鄉,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構建共同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