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條主線勾畫溫州人力社保“十三五”

2016年07月22日 09:00:00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攻堅克難創新發展

  昨日,位於學院中路303號的市人力社保局2號樓正式“開門迎客”了。啟用首日,市民卡大廳就辦出了228張新卡,比之前的日辦卡量多出1/3。醫保中心接待辦事市民230人次,比之前的日業務量也提升了1/3。 圖片由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在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期間,我市人力社保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業就業氛圍日漸濃厚,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人才隊伍規模逐年擴大,人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這些成果讓今後我市社保事業克難創新有了十足底氣。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借著溫州努力打造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強化創新驅動、實現轉型發展的東風,我市人力社保事業也迎來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如何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公共服務等領域繼續深化改革,在新形勢下拓寬思維,應對挑戰,成為溫州人力社保人思索的問題,也事關每一位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① 勞動就業

  挑戰:

  産業轉型升級下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

  規劃:

  “十三五”期間,市人力社保部門將結合“五一○産業培育提升工程”,拓展新的就業領域,在我市形成推進産業轉型升級與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機制,包括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區域增長極中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在産業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後産能中實現勞動力平穩過渡和轉移等。

  通過開展創業創新博覽會、創業大賽、創業領軍人物評選等一系列活動,搭建起創業者與創業導師、社會資本與創業項目之間的對接平臺,大力吸引國內外優秀項目、優秀人才,助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長。同時完善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健全完善融資環境、行政審批、教育培訓、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結合我市産業轉型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吸引更多溫州籍高校畢業生回溫就業創業。強化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和創業指導,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和創業。此外,繼續做好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結合“網際網路+”的發展需求,強化農村電商技能培訓和人才引進,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就業創業,積極培育農村電商物流企業,鼓勵農村電商企業吸納就業。

  根據我市的産業特點,繼續在全市重點企業進行動態失業監測,及時掌握企業用工狀況,預防經濟新常態下的大量失業。妥善做好失業人員再培訓和再就業工作,努力將産業結構調整中的失業風險降到最低。

  此外,還將通過深化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加快健全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調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健全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提高全市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機制等渠道,構建和諧共用勞動關係。

  局長(市人力社保局局長徐順聰)點評: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深化落實業已出臺的溫州創業“十條”舉措,推動形成政府激勵、社會支援、大眾參與的創業促進就業新機制,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的就業。同時,要深入推進“雙愛”活動,全力做好欠薪防範處置,進一步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② 社會保障

  挑戰:

  人口老齡化下社會保障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仍待加強

  規劃:

  “十三五”期間,我市計劃擴大參保覆蓋面,促進和引導各類單位和符合條件的人員長期持續參保。對新經濟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被徵地農民、農民工等各類人員做到應保盡保。通過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完善社會保險參保基礎數據庫,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以及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的貫徹落實工作。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加快建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醫保基金長效運作機制,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同時完善醫保支付制度,減少不合理費用支出。建立健全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完善勞動能力鑒定醫學專家庫。

  逐步建立覆蓋全體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穩步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動態確定和調整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為確保基金可持續運作,市人力社保部門將加強基金預決算管理、統計分析、風險預警、財務制度建設,逐步統一全市社會保險政策,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層次。對可能對基金收支造成影響的因素須及早制定防範措施。同時建立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加大稽核力度。

  局長點評:

  社會保障是體現獲得感的重要指標,關係到溫州以什麼樣的姿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高水準建設統籌城鄉、覆蓋全民、托底有力、安全可靠,與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③ 人才人事

  挑戰:

  經濟新常態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仍需完善

  規劃:

  下一步,我市人力社保部門將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根據産業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拓展優化引才平臺,提高招才引智效率。深入實施“千人計劃”“580海外精英引進計劃”“151人才工程”“551人才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重點創新團隊建設“雙百計劃”、傑出人才與青年拔尖人才選拔計劃和萬名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進行功能表式、訂單式引才。

  加強中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本土優質人才,建立完善中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同時,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依託大型骨幹企業(集團)、重點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建設一批示範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用以推動全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進一步優化創新人才政策,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研人才兼職,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過完善鼓勵産業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完善創業融資機制,擴大創業人才儲備,從而增強區域經濟創新競爭力。

  此外,還將破除人才流動障礙,積極推動體制內人才向科研生産一線流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攻關。同時改革人才分類評價辦法,建立分類人才評價體系,建立與人才貢獻相適應的人才激勵機制,推進人才交流機構市場化改革。

  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十三五”期間我市將推進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推進考錄規範化和科學化進程,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市機關公開遴選長效機制。

  強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後續管理,落實全員聘用制度,大力推行競聘上崗,完善年度及聘期考核辦法。對事業單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單獨制定收入分配傾斜政策。建立事業單位綜合人事管理資訊系統,大力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數據化進程。

  根據不同行業特點與不同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規律,結合分類改革,建立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業績和能力為導向,更加注重基層和一線,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與培養、使用相銜接的職業資格制度,建立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建立職稱評審誠信制度,研究推動將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審中的違法違紀行為與個人信用相掛鉤。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宏觀指導下的社會化職稱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與培養、使用相銜接的職業資格制度,建立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規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評價機製作用,減少政府對市場主體的干預,推動第三方專業化機構評審評價,著力培育專業化的人才評價機構。

  局長點評:

  人才是溫州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用人單位三者關係,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更加規範更為科學的人事管理機制,為溫州“三個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人事保障。

  ④ 公共服務

  挑戰:

  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規劃:

  “十三五”期間,我市人力社保部門將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管理職能和資源整合,完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健全人力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平等就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建設。完善人力資源供需資訊發佈機制,引導促進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的雙向匹配。

  同時,以“網際網路+”為基礎,整合對外公共應用,利用網上辦事平臺、社區(村)基層服務平臺、自助終端、移動客戶端、12333諮詢服務電話等,構建全面的人力社保公共服務系統。加快縣(市)社會保險、醫療保險資訊系統向市、省級集中。建立市級集中的數據中心,建立面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加快社會保障o市民卡發放,把市民卡的應用拓展到全市各公共服務領域。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宏觀決策分析、經辦稽核、基金監管能力。強化資訊安全,建立健全資訊安全保護體系。

  在各社保經辦機構開展以業務操作“精細化”和服務方式“標準化”為主要內容的“兩化”建設,打造高效快捷的社保經辦優質服務品牌。在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費徵繳、社會保險權益記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社會保險待遇給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保管利用、社會保險諮詢等方面制定統一的經辦標準。完善服務監督、評價與改進機制,量化服務評價和監督指標。不斷完善經辦服務大廳、檔案管理區、辦公區、業務支援區的辦公設施及其他服務設施。

  最後,市人力社保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諮詢服務系統,做好12333系統與12345市長專線系統對接工作的實施。同時,充實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資源庫,加強諮詢服務數據分析研判能力,切實做好數據利用分析工作,蒐集整理諮詢問題,編制分析報告,及時發現輿情熱點、反映社情民意,為人力社保宏觀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服務。

  局長點評:

  人力社保工作點多面廣戰線長,服務對象涵蓋了從城鎮到農村、從機關到社會、從老人到兒童的所有群體,與市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要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陽光政務建設、優質服務窗口建設,努力為市民提供更廣泛更高效更便捷的公共服務。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