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秦君談創業體會:動聽最為翻新曲

2016年07月19日 08:42:00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圖為4月10日,秦君在中國商界木蘭年會上發表演講。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攝

  她喜歡吟詩,也喜歡散步,她愛大自然,卻每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忘我工作;

  從2000年至今,她一路奔行在清華科技園、厚德創新谷、中關村創業大街,儘管辛苦卻從未懈怠;

  她笑談,自己是創業路上有16年兵齡的“老兵”,因為她的性格就是勇往直前,她的氣場永遠帶著“不服輸”的味道……

  她就是君紫資本合夥人、董事長秦君。

  如今的秦君,身上帶著很多光環。她是“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獲得者,在今年4月召開的“2016年商界木蘭年會”上,她又斬獲“中國商界木蘭”榮譽稱號。可她説:“榮譽只能代表過去,而我更看重未來。我將繼續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科技,推動創投行業專業化。”

  創業狂想曲

  “擁有遠大的抱負,具有冒險精神,吃得了苦受得起累”,這是秦君眼裏一個優秀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也正是因為具有這些素質,她在“平均每天誕生11家科技企業”的中關村戰局裏,闖出了一片天地。

  2000年,秦君進入北京中關村清華科技園工作。“那個時候,清華科技園到處是施工現場,我就帶著團隊不分晝夜地挖溝、刨地。”對於當年熱火朝天的幹勁兒,秦君記憶猶新,“從清華科技園的初期建設到發展轉型,我幾乎全程參與。在園區基本建設完成後,我們還探索和實踐了園區運營管理、全國分園拓展、創新服務體系等一系列工作。這個平臺給了我很多人生必須經過的鍛鍊和積累,我也從稚嫩走向成熟,這段經歷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

  2010年,一場大病襲來,秦君倒下了。躺在病床上的她,終於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脫出來,重新思考自己入行的初衷。“混跡”在中關村的10年,讓秦君深切體會到創業的艱難,也讓她意識到創業服務的重要性。病好後,她辭去了無數人艷羨的國企高管職位,投身到創業服務領域,創辦了清控科創公司。

  那一年,秦君帶領清控科創創業團隊,在重構創業服務生態系統上進行了大量的探索,無論是科技金融,還是創業孵化,清控科創都嘗試推出自己的“生命産品”。“當我從死亡線上站起來,懷揣夢想重新上路,我願意傾注所有心血。”秦君説。

  如今,清控科創已在全國14個城市建立了16個科技園區和孵化器項目,服務企業超千家,在孵科技型企業超百家。同時,公司的發展前景也獲得社會資本的認可,兩次實現溢價增資,僅兩年的時間裏,公司註冊資本就從創立初期的500萬元增加到1.3億元。從2010年到今天,清控科創資本管理的資産超過了200億元,整個清控科創集團的資産超過了60億元。

  創業變奏曲

  正當清控科創的小夥伴們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2015年12月,秦君辭去清控科創董事長職務,創立君紫資本,從事天使母基金和硬科技領域天使投資。

  秦君説,對於大多數年輕創業者來説,資金匱乏、人才稀缺、技術研發難、商業談判難都是繞不過去的坎,這些都讓她看在眼裏,急在心上。2014年初,秦君發起創辦了創新型孵化器Binggo咖啡,通過全面的迴圈式培養計劃和資源整合,盡力為國內外初創企業提供天使投資、商業資源對接、跨境孵化、市場推廣四大服務,幫助創業企業快速拓展市場,實現商業價值。

  2015年,一個進入創業大街路演的大腦智庫皮紋檢測項目引起了秦君的注意。“這個創業團隊都是80後。他們和大多數年輕創業團隊一樣朝氣蓬勃,但更吸引我的是這個團隊‘挖掘天性,分享愛’的理念,這正戳中了我心裏最柔軟的地方,所以我不遺餘力地幫助這個僅有15人的小公司成長和發展。”秦君説,自己一直對新事物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甚至,她還親自嘗試了皮紋檢測工具。

  “初次聽説皮紋檢測的時候,我只是覺得很有趣而已。直到後來看到大腦智庫的檢測報告,我才意識到,這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技術。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皮紋研究成果可以在人力資源、職業選擇、教育培訓等更大範圍內應用,為更多的人提供人生指導和幫助。所以,在之後的時間裏,我就積極邀請這家公司參與‘中國高成長企業CEO峰會’及‘第十屆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評選,還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參加北京大學的秋季校招,在各種場合宣傳皮紋檢測工具。就這樣,這家公司的皮紋檢測技術逐步得到了認可,公司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真為這些孩子們高興。”秦君説。

  創業協奏曲

  對於秦君來説,創業有如協奏,既要有獨奏的本事,又要仰仗樂隊的能量。

  秦君説,她的個人經歷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想要獨奏,必須想清楚三件事情——使命、願景、價值觀。首先,確定自己在當下這個時代的使命,這將決定你的路能走多遠;其次,一個好的願景能夠幫助團隊建立信心,驅動更多人跟著你的腳步一起走下去;第三,價值觀決定了一個團隊前行的方向,不管一個團隊具體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堅守底線,對事業抱有敬畏感,要將團隊前行的方向與社會前行的方向契合起來。”秦君説。

  在此基礎上,下一步才是聚合多方力量,披荊斬棘。“我在投資領域工作超過16年,見過5000多個創業者,不是所有的創業者都能到達彼岸,但所有到達彼岸的人,無不是沿著既定的目標腳踏實地地前進的,一步登天的捷徑幾乎是不存在的。”秦君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天使投資是企業健康成長的關鍵環節,也是後續資本跟進的重要接入口,未來,她將作為協奏曾經的受益者,為更多創業者扮演好樂隊的角色,讓這場創業協奏曲一直充滿活力地演奏下去。(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