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創業改變世界 修行找回自我

2016年07月11日 09:48:00來源:鳳凰江蘇

  我是李雲,世界首家呼叫雲眾包平臺~呼叫雲的創始人。

  今天,我坐在中關村創業大街Binggo咖啡的一個角落,與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幾次創業經歷,沒有別的目的,因為我剛剛從那些坑裏面爬了上來,幸運的是我沒有被摔死,一回頭,看到各位創業小夥伴還在樂顛顛的往下跳,有些不忍心,所以説出來,你們能不能看到、是否能理解就看各自的緣分和造化了。

  首先,感謝合夥人周潔、優米網YININ、笑笑對此文的付出。

  一、第一次創業

  我第一次創業是1999年,做的是網際網路,主要從事一些軟體開發、企業網站建設和中小企業網路宣傳服務。第二年,打造了東北地區最早的地方門戶網站平臺——龍江網。

  但也正是因為第一次創業,差點讓我丟掉了性命,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做技術出身,那個時候白天跑業務、晚上做網站,還要培訓電話銷售人員。就這樣沒日沒夜的,網際網路一做就是9年。這9年當中,在我的印象裏幾乎從來沒有感覺到過春天的存在,因為是自己創業,每天基本上我是去公司最早的,也是下班走的最晚的。

  直到2009年8月的一天,自己有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覺,那時腿和胳膊已經麻了,樓都上不去。其實有這種感覺症狀已經好多年了,但自己一直沒當回事。直到2009年已經十分嚴重了,整個人連知覺都沒有了。

  當時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手拿一杯水,不知道是涼的還是熱的,直到喝到嘴裏才知道水是燙的,會把杯子直接扔掉。

  後來,我愛人實在看不下去了,逼我到醫院去檢查。我去了大慶本地的一個挺知名的醫院做了核磁共振。第一次沒有確診,醫生給我打了一針加強顯影液,又把我推上去重新檢查了一遍。等第二次檢查結果出來,我看到我愛人掉眼淚了,她開始給我的親戚、同學打電話讓他們過來,記得當時醫生説:“還是明天再來會診看一下吧。”

  第二天,我們去了之後,大夫把拍得片子裝好交給我愛人,擺了擺手,意思就是:方不方便當著我的面説?其實那時候我膽子挺大的,我説:“當我面説,沒有問題!”大夫告訴我:“你小腦到脊椎的地方由於長期使用電腦和坐姿不正,不僅導致了第1、2節脊柱的變形,還導致了脊髓的變異。現在到底有沒有癌化,必須通過手術看到切片才能查出來。但是,這裡的醫生可能做不了這麼高難度的手術。”

  大夫其實當時沒直接説,後來才知道,我這種病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小,是普通頸椎病的幾千萬分之一才有這樣的病例。因為,就算像黃豆粒那麼大的異物長到脊髓裏面,人也會半身不遂,何況我脊髓裏的異物已經像個小地瓜那麼大了,而且高位在小腦和第一第二節的位置,斜在脊柱裏面,阻斷了三分之二的神經。

  當時我愛人就懵了,往好了想是脊髓腫瘤,往壞了想就是癌症了。

  怕誤診,我們換了幾家比較有名的醫院檢查,診斷的結果都一樣:脊髓裏面的異物很大,但具體是什麼還確定不了。後來,我們找到了哈醫大一位很著名的教授,他看完片子説必須馬上做手術,但手術只有百分之五十的脫險幾率。如果不手術,可能哪天摔個跟頭就起不來了。

  於是,經過我的決定,大夫安排三天以後進行手術。

  這三天中我想了很多,那是我前三十多年都一直沒有想到的:這幾年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只知道自己在往前走。我擁有著什麼?失去了什麼?這是我想要的生活麼?我能算是成功的麼?

  在我倒下的前幾天,公司的技術主管不遲而別了。後來,業務經理也走了,連話務員也離職了,只剩下兩個實習生。

  從那時開始,我才知道,我這不是創業,我只是把自己和員工當成了賺錢的工具。不懂得“愛自己”,更不懂得“要像愛自己一樣愛員工”,所以必然會為此付出代價。

  顯然,我的創業顯然是失敗的,雖然也賺到了一些錢。

  那麼家庭呢?在我做網際網路創業的9年中,我沒陪過兒子去開過家長會,也很少去看望老人,心裏只有自己所謂的事業,而現在卻躺在病床上等待著命運的判決……

  現實不容你想太多,三天后我被推進了手術室。

  手術還算成功,我在手術臺上躺了4個小時,在重症監護室裏待了24個小時。當我在劇痛中醒來,手和腳都有了感覺時,我才知道我活過來了。

  當時我的左胳膊不好使,根本不能動。我問醫生是什麼情況,醫生説他們切斷了兩條神經,現在我的胳膊就像新生兒的胳膊一樣,如果能在日後教會它使用就可以恢復正常;如果不能教會,就只能啷當著了(搖搖晃晃的不受控制)。

  我當時想,以後我的左胳膊能端個飯碗,扶個方向盤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現在恢復的非常非常好,各位關注我朋友圈的人或一些老朋友都知道,現在我玩戶外爬山,那些難度很大的沒有路的上都沒有問題。

  這是一起登山的朋友拍的照片,現在我的身體一點問題都沒有,大家不要擔心。

  第一次創業除了身體被累垮了,心裏一直有一股急躁。

  我沒有從自己的內心去調整,而是一個勁兒的想向外求,我以為掙錢、把公司做大都是向外求來的。直到我躺在病床上,才開始略微嘗試一點點反省,但就是想不明白:我到底哪做錯了?我盡心盡力去做自己的事業難道還有錯嗎?

  最近兩年,我才知道是我錯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當你躺在病床上被推進手術室時,你真的體會不到,等在手術室外面的親人們,心裏是多麼難受啊!

  正是由於這次手術,我在家休養了三個月。期間,我仔細回想了我這些年的經歷,才知道這幾年一直把自己和員工當成了賺錢工具,那定會為此付出代價。

  從那以後,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部分加入了最重要的一條,“愛自己,要像愛自己一樣愛他人!”

  這裡,我要跟所有創業的小夥伴説一句話: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健康、珍惜自己的身體!如果你的事業成功了,但是人沒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創業大街的阿昌哥有一句話説的特別好好:“創業者不只是比誰融資快,比誰賺的多,最重要的要比誰活得久!”

  我的第一次創業經歷就是這樣的,犯了創業者初期很典型的錯誤,很多創業者可能都經歷過,就是當你完全投入到你的工作或事業中,不理會任何其他事,將自己完全陷在裏面,這種狀態對自身和身邊人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

  二、 第二次創業

  我第二次的創業經歷遠比第一次要慘得多。

  當我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覺得自己能再站起來後,我做了大慶第一家外包型的呼叫服務平臺。當時除了看好呼叫行業的前景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上一次創業的客戶基本都是通過呼叫中心團隊電銷獲得的,我想建立這樣的外包型呼叫中心給有需求的中小企業使用。

  2010年,租了2000多平米的辦公場地,一共10多間房間,光呼叫大廳就3個,客服隔斷150多個,我自己的辦公室就100多平米,一年不到投入了300多萬。

  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知道,傳統呼叫中心,特別是服務外包型的呼叫中心,建設綜合成本高、人才流動量大、業務和人員難以平衡,這些難題都擺在了我的面前。上百萬打造的高性能呼叫中心伺服器需要專人維護且經常癱瘓,大廳經常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坐席,新客服月離職率是30%。公司在人才的儲備和培訓上花費了巨大的時間、金錢和人力物力,在本土化業務的拓展上十分艱難,一個100多人的呼叫中心,負責招聘培訓、績效管理、錄音監聽等工作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竟達到30多人。

  呼叫服務外包平臺開通不兩年,就挺不住了。

  我記得那一天,好像是下午,園區一個勁兒的催交房租。當時還有兩份業務的款沒有收回來,還有些款項需要付,大約200人等著開工資。其實當時還不止這些事兒,合夥人實繳的投資款一直沒有到位,有些員工還跑到勞動局告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麻煩事兒。總之,所有重重的壓力都堆積在那幾天裏。

  我把自己的車開到園區領導面前,告訴他用這個頂房租。出了園區之後,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一直沿著一條道往前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開發區的轉盤道。我不知道在那兒坐了多久。我就想:周圍哪些樓高,如果從最高的樓上跳下來會是什麼樣。

  如果當時沒有人來,我可能就爬上某棟高樓跳下來了。

  天已經黑了,我坐在那個路邊的花壇旁,茫然的看著前面,心裏什麼都沒想,這時候走過來兩個人。一個是我愛人,一個是當時我的呼叫中心培訓學校校長。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從這裡路過,一般每天那個時間他們是不會從這裡走的。

  當我看見了他們倆之後,我走了過去,眼淚刷得就掉下來了。

  我只説了一句話,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我説:“我餓了,我……想吃點什麼!”

  記得那晚上是張校長請我吃的火鍋。

  當天晚上,我跟我愛人説:“我不想做了,做不下去了,堅持不下去了。如果宣佈破産,咱們可能會少賠一些。”

  但是,我愛人沒有同意,她知道我做這個公司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一步步把他養大,有好的就會給他吃好的,沒好的就會給他吃孬的,但絕對不會把這個孩子掐死。她堅決不同意我放棄這個公司。

  實際上,我心裏已經産生出了一種逃避的想法,不願面對現實。我當時忘了一句話——易經開篇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為自己做的事承擔後果,不管結果是好是壞。而當時的我卻沒想那麼多,現在想想我當時真的不如一個女人。

  就這樣,我的愛人——一個不懂任何管理公司、不懂項目的女人,在我倒下的時候,她去公司了,幫我堅持了一年半。

  這一年半是很難熬的,一個女人進到連我都不想管的公司去堅持。在公司裏,離職的人回來要工資,在職的幾十人還要保證他們的收入。

  從那天開始,我就再沒有去過公司。

  實際上我是一種放棄,一種被動的放棄,一種不負責任的放棄。

  剛開始在家的一段時間,現在回過頭來看,可能是抑鬱,或者説已經接近抑鬱了。我不再關注公司的事情,所有的項目對我都沒有吸引力。

  但也正是那一年半時間,我更加詳細地閱讀了《道德經》這本書,接觸了更多的傳統文化老師和義工。我的愛人也很關心我,她鼓勵我讓我參加公司舉辦的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我也當了三十四期的義工志願者。被人伺候了幾十年的我,也就是從當義工的時候開始,才學會伺候別人。正是當時的一些老師和義工,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支援,讓我從陰影和低谷中走出來。

  大概過了4、5個月,我開始從被動的放棄轉變為主動的放下,被別人逼著去放手和心裏主動放下一些東西是不一樣的。我開始從心裏徹底放下一些東西,開始從陰影裏走了出來。我想:我需要做些什麼?我不應該讓一個女人單獨去挺!

  後來,先後和國內很多發展到不同程度的呼叫中心進行了溝通,了解到了行業現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前最主要的還是傳統呼叫中心的大勢已去,趨勢無法逆轉。靜下心來以後,我想能不能以一種新的方式解決目前所有呼叫中心遇到的困境?當時我腦子裏也有了一些想法,也就是現在呼叫雲的雛形。

  但是事情並不像我説得那麼容易。

  測試伺服器的購置,新的基於雲的呼叫中心繫統的開發,還要參加國內各種呼叫中心和雲計算行業會議和交流。現在看來,這可能是一個很小的投入,但對當時的我來説,投入是巨大的。

  好在我們公司當時還有一些做網站和程式的技術員,在我重新站起來以後,我讓他們按照我的想法去打造一個新型的呼叫中心,把這種本地化的,投入很高的運營模式變成一種新的雲模式,提供給類似我這樣的外包型呼叫中心和建不起呼叫中心的中小企業。公司本身就在靠這些人養著,而我又要在技術團隊抽出一部分人去做新項目,並且新項目的各方面開支都很大。

  艱難的還不只這些,大慶那裏的基礎設施還可以,但是整體環境還很不成熟,四五年前年前做基於雲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呼叫行業的共用經濟模式,哎,怎麼説呢,身邊的人都不理解。甚至園區領導覺得你不做正事,説:你做個網站、接點外包掙點錢不就得了唄!那個雲哪是你能弄得?身邊的人都説我是瘋子,包括我非常非常好的朋友。

  如果我沒有帶著項目到北京來,可能我真的會堅持不下去。

  來到北京後,才明白呼叫雲要“生根、開花、結果”,土壤確實非常重要。

  三、第三次創業

  2014年元旦前幾天,我隻身一人來到了北京,那時還沒有現在的創業大街,只有車庫咖啡喝3W咖啡,了解到北京的創業氣氛之後,我有了很大的信心。因為“雲”已經是一種趨勢,很多東西都離不開雲的支援,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向雲端遷徙,包括像“滴滴打車”、“春雨醫生”“餓了麼”等實際上都是雲的落地和應用。

  雲是未來的趨勢,無論任何行業,將來都會採用這個模式,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特別是現在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網際網路+,實際上我一直做的就是這個網際網路+CallCenter,我只是碰巧早走了半步,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堅定了信心,不管多難我都要把它做下去。

  我跟創業小夥伴多分享一些我來北京以後的事吧!

  當時我拿著家裏僅有一點錢,想的很容易,因為據説北京投資環境挺好的,而我又有這麼好的項目,以為跟投資人一説,就能拿到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我在車庫咖啡蹲了有兩個多月,沒有看到一個真正的投資人。

  那時還沒有技術合夥人,就把項目中的APP移動客戶端部分外包了出去。交完定金,身上一點錢也沒有了。我在一個大興的朋友那蹭吃蹭住了一個多月,白天到車庫咖啡,晚上回大興去住。但那樣也不是辦法啊?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我不想再向我愛人要錢,因為東北的公司也非常難,第二個公司基本上算是停業了,還好第一個網際網路公司有一些收入,一年有個三五十萬的續費收入,但這些錢既要給員工開工資,也要投入新項目。

  正當我考慮該怎麼辦的時候,也巧,一個朋友介紹我去通州的一個電商購物公司,有1000多人吧,當時他們需要建一個傳統的客服中心,但是沒有人懂,朋友就推薦我去幫忙,我想,先把創業的事放一放吧,人活著就要吃飯啊。

  到了電商公司,從一開始三個客服,幫他們招聘培訓,建立制度,新建呼叫中心繫統,到建立起一個將近40人左右的客服團隊,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又帶了三個月,幫他們培養了班組長和高管,團隊基本也穩定了,我連底薪帶獎金拿了差不多5、6萬塊錢。因為我的志向不在這裡,也不想長待,就又回到了創業大街繼續自己的創業。之後,我搬出了公司給我提供的單間,在客服寢室打起了地鋪。

  在創業大街我也算是一個很奇葩的人,我平時早晚都會去打坐,週末我會花一天時間去爬山,穿著一身的傳統服裝,而做的事業卻是雲計算!

  接著説創業吧,第三次創業,已經開始兩年多了,我們的呼叫雲平臺已基本開發完畢,連軟體帶硬體相應的十多項專利、呼叫雲的標識都已經申請下來了。最引以自豪的是呼叫雲的標識,由三朵祥雲構成,出自老子道德經,代表“雲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端”的“三”,也代表雲計算的三個層面“IaaS, PaaS, SaaS”,也包含了中英文的“呼叫雲”和“CallCloud”。

  在這裡,我必須重點感謝一下那些給過我支援和鼓勵的老師,實際上他們對網際網路和雲計算一點都不懂,但遇到問題時我會去找他們聊聊。雖然,我不跟他們提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事,但每次從他們那裏回來後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能量,這是讓我能夠堅持下來的一個很大原因。

  後來我逐漸才領悟到,創業者創業根本不是對外尋找的過程,而是內心自我成長的過程。在做事的同時,要記得修身。我發現導致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創業失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不夠強大。

  你必須讓自己的內心成長得足夠強大,你的項目或者公司才能運轉起來。

  創業大街有個創業團隊拉了兩千萬的投資,卻在頭一天晚上因為股權分配的問題打得四分五裂,最後項目流産,投資也沒有進來。這是發生在咱們身邊的真實案例,其實他們差的就是修身和修德。

  我們中國有句古語説的很好:“內聖才能外王”。

  我們不明白,有些事情其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我們總是在盲目的向外求。比如,當我們看到一顆蘋果樹的時候,我們想把蘋果摘下來。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蘋果樹底下的根到底有多粗?扎得有多深?正是因為果樹有了這個根系,才能結出蘋果。

  而現在很多的創業者,追求的或者説看到的,只是那個蘋果。我們只看到樹上的,而忽略地下的,這也是我現在擔心的(盲目創業者的)現狀。

  (創業大街大螢幕)

  我來創業大街還感受到了一些欣慰:這裡有一種包容感。一開始,以為我這種裝扮在創業大街不會被接受。但前幾天,我打坐的照片居然上了創業者的宇宙中心——幾層樓高的大螢幕!我知道,現在的社會確實十分寬容,因為他們體現的不只是包容你的穿著和個性,用我自己的話來説,是一種思維境界被放寬了。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包括我現在做的呼叫雲,我最擔心的不是技術,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用一種雲的思維和境界去看待身邊的事。

  説一件開心的事吧,上次在創業大街説出了我的創業故事,特別是王利芬老師的優米網讓我過去分享以後,有幾位天使投資人主動找到了我。還有,當朋友圈轉發了我的經歷和創業故事之後,東北的幾位傳統文化圈的企業家也有意願想資助一部分。他們不懂我在做什麼項目,他們只是看好我的這份堅持。

  我想跟創業的小夥伴們説的是:無論什麼時候,你先要把項目做好,因為踏踏實實地把項目做好是基礎。當你做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你不要不好意思把這個信號釋放出去。有些人想幫助你,但他們並不知道你現在就需要幫助和支援。

  我在創業大街,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穫,我接觸了很多的創業者和社群領袖。在這裡要感謝的還有車庫咖啡、3w咖啡、 binggo咖啡等等,他們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學習交流空間,特別是3w的創業公開課,binggo每週的讀書會,我有時間是必去的。無論那本書我喜歡不喜歡,我都會去參加,因為我喜歡那種氛圍。我覺得在現在這個年代,幾個朋友還能安安靜靜的坐下來交流一本書,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特別是KK的《失控》的深入學習和老子的《道德經》交流分享,確實對自己和創業者都很受益。

  也因為讀書會的平臺我結交了不少的好朋友,也遇到了對我至關重要的運營合夥人周潔,後來在爬香山好漢坡的時候有結識了現在的産品合夥人秦易達,再後來遇到了現在負責雲聯盟和呼叫雲所有線下活動和商業化部分的創業大街資源小王子-朱洪新。

  後來又創業大街的蟲洞咖啡的一個角落,到清創空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

  我們也逐漸由開始的參加各種學習活動,成長為組織各種活動,從給群主們交換資源的《千人群主線下聚會》,到給創業者提供鍛鍊和路演機會的《3Y創投》,到給創業者談心解壓的《創業與修行》,再到後來一直沒有間斷的每半個月一次的戶外爬山,偶爾組織的相親活動,一次和中央電視臺的朋友合作組織的相親活動居然來了100多人,現場了5對,關鍵是這些活動都是我還有各位義工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我們即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又積累了豐富的人脈。

  目前

  核心合夥人團隊已經組建完成;

  呼叫雲平臺核心功能已經開發完畢;

  獲得了呼叫雲標識和軟體硬體等相關十多項專利證書和智慧財産權。

  平臺還沒有上線就受到了投資人還有大量行業客戶的關注,也有不少朋友在諮詢是否加入呼叫雲成為合夥人,一起來見證呼叫行業的而偉大變革。

  這正應了一位老師對我曾經説過的話:“如果你一個人在創業路上行走的特別艱難,那麼就盡力去幫助和你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們,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問題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就解決了。”

  四、 呼叫雲

  説到這裡,到底什麼是呼叫雲呢?

  呼叫雲CallCloud徹底顛覆了原來呼叫中心CallCenter的概念和模式。

  Uber 沒有一輛計程車; Facebook 沒有一個內容製作人;Alibaba沒有一件商品庫存;Airbnb 沒有任何房産;豬八戒沒有一名設計師;呼叫雲同樣也沒有一個客服。

  呼叫雲CallCloud把傳統的自建或是外包的呼叫中心模式,轉變為基於雲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共用經濟模式的分佈式客服聯絡雲,採用了由分散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自由職業者Clouder在家辦公和接聽客戶電話的雲端工作模式。公司則按自由職業者與客戶的通話時間和工作結果支付他們酬勞。呼叫雲可以説是呼叫行業的豬八戒,專家客服領域的Uber。

  企業不需要準備場地、辦公設備、軟體硬體,甚至不需要招聘培訓人員,只需要按自己的需求付費就可以,節省成本80%以上。

  因為是寫創業分享,不是項目彙報,關於呼叫雲在這裡就不介紹太多了,感興趣的可以私聊。建議大家去讀一讀梅納德 韋布的《用網際網路思維工作》,我做的呼叫雲和裏面提到的美國的LiveOps 的2萬多在家工作的自由承包人的雲眾包模式差不多。

  呼叫雲産品上線計劃在一個月後上線,屆時將提供上百萬個就業機會,解決近萬家中小企業和呼叫中心的難處。

  你已經錯過了網際網路時代的馬雲,不要再錯過雲時代的李雲!

  五、 創業總結、反思與分享

  如果説第一次創業,讓我身體甦醒了。那麼第二次創業,則讓我精神得到了錘鍊。

  我現在基於前兩次創業的失敗和經驗積累,用非常卑微、從零開始的心態來完成非常偉大的新項目。

  這次創業,我用了兩年多時間反覆調研、論證、探討客戶需求和行業趨勢,用了將近三年來開發完善呼叫雲平臺系統及APP移動客戶端。

  我不會在乎別人怎麼去説,我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

  某天在3W咖啡遇到一位投資人,問我項目做多久了?我説兩年多了。那個投資人説超過三個月的項目就不要做了。我只是笑了笑,我已經不被理解慣了,特別是在這個連創業都快餐化的年代。

  我知道,懂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得多説也沒有用。

  不敢説經驗,簡單彙報幾點創業心得:

   身體是創業的本錢

   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

   跳槽可以,但不要換行業,任何一個行業吃透了,打工還是創業都沒有問題

   堅持,這一切都會過去

   創業過程遇到問題、遭遇瓶頸的時候,心態調整尤為重要

   在每一次的經歷和境遇中感悟、反思、成長

   創業者只能依靠自己,其他都是輔助因素

   對於團隊需要學會“放手”,學會“失控”,學會“無為”

   與同行多交流,發現問題

   順應趨勢很重要,過晚可能沒有機會,過早可能成為先烈

   以包容的態度去看待一切

   低谷時期,能做什麼做什麼,不是想做什麼做什麼

   千萬不要等吃不上飯了再去找錢,不是每個人在快餓死的時候都還能不改初心

   不管是對待你選擇的事業,還是對待你選擇的愛人,選擇前不要怕,選擇後不要悔。

  李雲一直在拿這句話鼓勵自己,也送給各位創業小夥伴:

  “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拿到投資,但我知道,無論多艱難,我必須往前走,就如同爬山一樣,雖然我不知道山頂還有多遠,但我知道,每向前走一步,就離山頂近一步!”

  套用張德芬老師的一句雞湯:

  “親愛的,創業路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最後,別忘了李雲一直説的:

  “在創業中修行,在修行中創業。”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