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記2016上海MWC 專訪聯發科技CTO周漁君

2016年07月04日 10:07:00來源:IT168

  在今年的上海WMC2016展會上,聯發科宣佈加入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針對4G向5G的發展演進達成多項共識。聯發科副總經理暨首席技術官周漁君表示“我們很高興加入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與中國移動及其他成員企業一起為5G發展貢獻力量。聯發科技擁有先進的信號處理及電路技術基礎,可提供符合5G網路多樣化且嚴格要求的解決方案,而中國移動在5G方面部署已久,相信此次合作的達成,將會極大推進5G商用化進程。”在會後,周漁君就此次合作以及聯發科最近的發展動向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記2016上海MWC 專訪聯發科技CTO周漁君

  3/4/5G是否還會經過一個比較長的共存時期,2G會很快消失?

  周漁君回答道,這要看哪種3G、哪種2G。在美國或者是歐洲,可能GSM會先下來,WCDMA會繼續留一陣子。而在中國,應該是TD會先下來,GSM可能會時間長一點,2G會留存久一些。這是因為,就中國的網路覆蓋環境來看,TD還是比較弱一點,而GSM覆蓋率很高,語音絕大部分是靠GSM,所以做語音,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得靠GSM,所以中國GSM時間會比較長。另外一點,中國非常多的物聯網應用,其實目前是在GSM上面。

  但聯發科在CDMA這一塊肯定還會繼續做,全網通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所以這一塊還存在一定時間。中國2/3/4G尤其是2G CDMA這邊支援語音,這個跟GSM道理差不多,為了支援語音,這方面産品還可以延伸。

  Helio X30系列産品大概何時面世?

  X30應該是今年年底會發佈,明年量産,P20今年年底量産。這幾代晶片技術演進非常的快,P20是聯發科第一個16奈米,X30是第一個10奈米,X30、P20是基於多核的概念,X30會是十核,X30是3個10,10nm、十核、Cat10。所以聯發科在多媒體這一塊也是耕耘的比較深,本身是多媒體公司,我們把産品看法不管手機、還是平板、還是電視,都是一種多媒體的商品。所以最終用戶在跟用戶互動的時候,不管看視頻,還是玩一些遊戲、照相等等,其實都是多媒體的應用,不外乎一定要有video、image、display,要有好的照片等等,這個都是屬於多媒體方面的應用。其實手機、平板、電視等等用戶,人機互動的時候最重要都是這些東西。

記2016上海MWC 專訪聯發科技CTO周漁君

  關於VR一體機,聯發科在這方面有什麼打算?

  周漁君介紹到,VR一體機其實今年Helio X30就會支援了。VR最近看起來的確很熱,並且大家都會想做。VR的關鍵技術還是在多媒體,一個是計算快慢,一個是螢幕的顯示技術。而VR關鍵技術可能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解析度高低。解析度不夠高,看起來沒有看頭。目前解析度比如説是FHD可以看手機上是夠了,再往上是2K,電視可能4K、甚至是8K,做360度展開了,所以FHD就不夠了,起碼要有2K,最好要有4K,將來會往8K發展。但不見得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做得來。我們現在電視已經可以做8K了,這方面我們是比較有優勢。

  第二,是時延。時延或許對360度視頻需求低一點,但是打遊戲差很多,出一槍半天子彈沒有出去,或者是轉頭沒有轉過去,這個挑戰就很高了,這個就跟整體的架構設計,處理器架構設計,速度快慢都有很大關係。所以這個一樣是每一個公司,可能都不一致。

記2016上海MWC 專訪聯發科技CTO周漁君

  圖為SimlensVR一體機

  以上兩點是優化VR體驗所應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它需要龐大的計算量支撐,時延、解析度都可以上去,這時候功耗又稱為了制約VR技術發展的一大關鍵。而功耗控制恰恰又是聯發科的優勢所在。“不僅僅是CPU,還有整體SOC上面的功耗,我們連續幾年都有發佈新的CorePilot技術,就是像車子裏面的變速器,開什麼路,爬坡還是下坡,用什麼檔。”首席技術官周漁君在談到這裡的時候,對自家産品在功耗控制方面的表現滿意。

  聯發科不可以追求跑分,始終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

  在業界,安兔兔在很大範圍內都被作為衡量SOC性能的參考軟體。但周漁君提到,最新一版的安兔兔跑分軟體有意提高了單核性能並弱化多核性能在總體跑分中的佔比。雖然聯發科向來都不是盲目堆砌核心,但這對於聯發科(比如Helio X20)來説顯然不利。周漁君稱,聯發科適中將實際的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不刻意追求軟體跑分成績。

  關於産品的性能,其實筆者並不想談論很多,因為就實際的測試成績和實際體驗來講,聯發科目前最高端的Helio X25的各項表現有目共睹。但卻長期以來都難擺脫中低端的固有形象。在今年,小米、三星、樂視等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將驍龍820作為旗艦首選時,業界首款十核處理器Helio X20卻仍表現平平。筆者倒是同意此前360手機總經理祝芳浩的觀點“智慧手機晶片的運算性能其實是過剩的,不過,晶片平臺的品牌影響力還是有差距的。聯發科應該與手機廠商聯手,在品牌宣傳上提升自我。”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