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和港澳影視界共話中華文化

2019年01月15日 09:5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影視藝術是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複合體,在傳承文化、傳播價值、浸潤心靈方面都具有獨特作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胡正榮説。他説這話時,來自兩岸和港澳地區影視藝術領域的專家和藝術家,懷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崇高敬意和對中華文脈賡續傳承的美好期待,于寶島相聚在一起。

  第十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第七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日前在臺北落幕,120多名兩岸和港澳地區影視藝術家、專家學者及從業者參與其中,共話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影視藝術産業發展。

  引領觀眾領略中華文化之美

  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説,面對21世紀全球的競爭,兩岸及港澳地區的中華兒女要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做好文化紮根工作,推動文化産業發展。這次活動以影視為主題,集合兩岸及港澳地區影視藝術家及學者專家,加強影視內容及文化藝術的融合,以更加充分完善的影視手法,純熟地展現出傳統文化的風采和內容,引領觀眾領略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之美。

  臺北藝術大學電影係教授焦雄屏對記者説,兩岸和港澳影視合作迎來了新黃金時代,在創作人才、國際經驗、資金、市場等方面可實現共用。大陸電影比較厚重,臺灣電影充滿了輕鬆的個人性,在兩岸合作中可以互相補充。現在大陸的資金和市場可以給臺灣藝術家提供很大的發揮空間,臺灣長期累積的藝術經驗和技術又能促進大陸影視業發展。兩岸和港澳攜手合作,才能創造新世紀精彩的中華文化。

  臺灣能很好欣賞大陸歷史劇

  大陸影視表演藝術家唐國強告訴記者,臺灣對中華文化的保護可圈可點,民眾能很好地欣賞歷史題材影視劇。沒想到自己主演的作品能在臺灣引起轟動,這得益於作家二月河原著的歷史深度和現實意義,演員由此才能為觀眾所熟悉。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對記者説,出版界有人總結過,出書時書名裏有個“講”字,書可以多賣。聲音現在變得比文字更優先,通過新媒體來講述,比單純寫文章出書傳播力更強。目前民眾讀書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從事新媒體的人又要依靠傳統文化來進行表達,最理想的狀況是雙贏。目前代表文化最高水準的還是書本,是經典,但手機正改變民眾的生活,從閱讀到影視接受載體向手機遷移是必然的方向。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新版《水滸傳》編劇溫豪傑告訴記者,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電視劇經典中可以發現,每個時代文化思想的審美需求成就了時代作品。以往我們的審美標準來自於文學,現在可能來自於影視。在科技發展推動新媒體和文化平臺發展的情況下,在傳承和創想中,劇作家應有所擔當。眼下大陸電視劇《大江大河》在兩岸受歡迎,有人説它是又一部《平凡的世界》,艱苦環境下的奮鬥和那份純粹打動人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機遇

  香港八和會館(粵劇藝人所建立的行會組織)主席汪明荃對記者説,粵劇是能表現中華文化的傳統藝術,明年是粵劇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十週年,我們除了不遺餘力推廣、傳承、創新粵劇表演藝術外,還計劃引進內地上百種戲曲到香港展示。香港戲曲中心今年初將正式開臺演出,計劃將中國傳統戲曲帶給香港,也會是不同劇種交流的舞臺,希望戲曲中心能推動粵劇進一步發展。

  澳門青年創意創業協進會理事長余宗軒告訴記者,澳門近年來大力推動多元化發展,不少年輕人積極投身文化創意産業,不過相比內地和臺灣地區,澳門在此方面仍有差距,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既充滿機遇,也帶來競爭和挑戰,澳門還要不斷跟兩岸和香港地區的同行學習交流,才能獲得發展。

  推動兩岸影視文化交流互鑒

  伴隨本次活動,第四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家書畫展同步進行。唐國強、盧奇、梁麗等數十名大陸影視表演藝術家和楊燕等20多名臺灣藝人代表,現場揮毫創作並互贈作品。另有兩岸電視藝術家書畫作品佈置在會場外展示區,吸引與會者品評欣賞。

  唐國強説,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源”,時代文化是“流”,“源”是“流”的起點,“流”是“源”的傳承與發展,只有不斷注入時代基因、汲取多種營養,才能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枝繁葉茂、歷久彌新。

  本次活動以“起承轉合——傳統文化的傳播匯流與創新轉化”為主題,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臺灣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共同舉辦。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創立於2009年,此後相繼在兩岸和港澳地區舉辦,為藝術家和專家學者交流藝術創作、深化理論研究與合作提供良好平臺。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自2012年以來,已在兩岸多個城市舉辦,為加強兩岸影視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記者 張盼)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