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龍應臺出新書《天長地久》講述親情故事 嘆“生命從不等候”

2018年04月25日 10:0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4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張曉曦)“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當下,因為,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臺灣知名作家龍應臺在新書《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中如是寫道。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新書發表媒體茶敘會24日在臺北舉行。該書包含19封信和30余幅歷史照片等,龍應臺現場分享了寫作的心路歷程。

  “19封信,是對生命信念的親身實踐,是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是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有告白、反省、不捨或喃喃自語。”她説。

  書中還有30多幅照片,呈現了1925年龍應臺母親應美君出生時列強瓜分下的中國、日據時期的臺灣,以及1963年寶島掀起《梁祝》旋風的景象等。龍應臺稱,不曾參與的過去,只有透過照片回顧,封裝父母的生命記憶,不讓他們的故事隨風而逝。

  龍應臺1952年出生於高雄大寮的自來水廠裏,在臺灣南部的漁村長大。她留學美國9年,旅居歐洲13年,任教于香港9年,是臺北市文化局首任局長、臺當局首任“文化部長”。

  龍應臺表示,在臺灣文化環境裏,關於生命這堂課上得太少。對生、老、病、死應如何看待,自己太晚學到。人生裏面,有些事不能蹉跎。她想告訴年輕讀者,現在學還來得及。

  龍應臺的母親今年93歲,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已近20年。在長達15年裏,龍應臺每兩個星期回屏東看望一次母親,無論是在臺當官,或是在香港教書,她都堅持。

  龍應臺認為,如果社會上對生命這堂課有較多的分享,會有更多人意識到父母正在進入“初老”,對生命會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而這種成熟,會讓自己找到合適的角色。

  “不要等到事業成功後,回頭來一講到母親就要崩潰,要流一輩子的眼淚。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就花時間(陪伴),不是很好嗎?”為照顧母親,去年8月已移居屏東潮洲鎮的龍應臺説。(完)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