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黃宗瀚:以“新中醫”理念服務更多大陸民眾

2018年06月04日 09:40: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6月2日電(記者潘清)一邊把脈,一邊用略帶臺灣腔的普通話詢問病人的情況,然後給出詳細的診療意見。每個星期有六個半天,黃宗瀚都會親自坐診,而且每次都是“滿診”。

  來自臺灣的黃宗瀚曾是一位西醫,在臺灣一家知名醫院任職。1995年,懷著“到中醫發源地深造”的念頭,他來到大陸,以28歲“高齡”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

  五年寒窗,黃宗瀚以優異的成績從本科畢業。考慮到中醫在大陸的發展環境優於臺灣,他決定留下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

  2002年,黃宗瀚成為首位考取上海中醫師證照並獲得行醫資格的臺灣同胞,這在當時算是一個“特例”。4年後的首屆“兩岸經貿論壇”上,大陸公佈15項惠及臺胞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了“准許符合條件的臺胞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和短期行醫”。

  經過在大陸首家臺資醫院的5年曆練之後,2008年,黃宗瀚終於實現在上海創辦中醫診所的願望,並出任院長。

  黃宗瀚創辦的鼎瀚中醫門診部從成立之初就定位於提供高端服務的“精緻醫療”。由於採用預約制,這間規模不大的診所裏看不到擁擠的人流,聽不到令人煩躁的喧鬧。

  “我們希望在診療流程、服務品質和隱私保護等方面,給病人更好的體驗。”黃宗瀚説。

  在當時以普惠為特徵的大陸醫院體系中,鼎瀚顯得有些“另類”。他最初的就診者中,95%以上為非本地人士。不過隨著大陸民眾收入的增加及對醫療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這一狀況逐漸發生改變,眼下來就醫的半數以上為本地人群。

  在這一過程中,黃宗瀚提倡的“新中醫”理念也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

  在黃宗瀚看來,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治療,同樣的病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給予個性化處方和辨證論治,這也是中醫優於西醫之處。但隨著現代中醫發展日漸深入,“專科化”趨勢令中醫診療逐漸演變成“以病為主”。

  “所謂‘新中醫’,就是要溫故知新,在回歸‘以病為主’本源的同時對傳統中醫加以創新。”黃宗瀚説,這不僅是中西醫結合診斷和純正中醫治療的結合,更是治病和養生的結合。

  精湛的醫術和獨特的診療理念為鼎瀚贏得好口碑,也令慕名而來的患者日漸增多。今年4月,黃宗瀚選址浦東開設了第二家中醫門診部,取名“鼎宸”。

  眼下,鼎瀚的11位醫師中半數以上為臺籍,鼎宸則以臺灣醫師為主。黃宗瀚還從臺灣延聘了多位富有經驗的護理人員。但受限于相關執業政策,這些護理人員只能以管理崗位入職,無法從事一線護理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黃宗瀚格外關注今年2月末國臺辦等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根據“惠臺31條”,符合條件的臺灣醫師,可通過認定方式獲得大陸醫師資格,或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辦理註冊手續。

  “臺灣醫護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但臺灣醫療市場人才飽和、競爭激烈。反觀大陸,醫療市場需求旺盛,醫美、牙科等領域更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黃宗瀚説,未來隨著惠臺政策逐步落地,相信會有越來越多臺灣醫療業者選擇來大陸發展。

  “惠臺31條”同時明確,在大陸高校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的臺灣學生,在參加研究生學習一年後,可按照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相關規定申請參加考試。取得大陸醫師資格證書的臺灣同胞,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

  黃宗瀚盛讚這一舉措“放得寬”。他説:“相信很多臺灣年輕學生會通過這條路來大陸發展。”

  黃宗瀚表示,新一輪惠臺政策對自己而言也是利好。鼎瀚開業後在業內知名度漸高,各地不少機構與他聯絡,邀其到當地開設診所或輸出管理,這需要從臺灣引進更多高素質醫護人員。

  近年來,伴隨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大陸出臺諸多政策支援“醫養結合”。在黃宗瀚看來,這會是未來大陸醫療領域機會較多的行業。“傳統中醫在大健康領域會衍生出很多機會,我也希望以‘新中醫’理念服務更多大陸民眾。”黃宗瀚説。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