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文化融合的視覺盛宴:解讀春晚的科技元素

時間:2012-01-29 10:11   來源:光明網

開場鐘聲響起,一條金龍穿越古今,舞進央視龍年春晚一號演播大廳,借助大廳地面、天棚、舞臺正面以及兩側的高清LED燈光柱、燈光屏、背景墻,金龍四處遊走,栩栩如生。

此時,5歲小男孩走在由升降舞臺變換而成的拱橋上,提著燈籠、念著童謠緩緩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大幕開啟。

在某網站隨後做出的“您認為本屆央視春晚最值得稱道的創新和改變是什麼”的調查中,58.6%的觀眾把票投給了“舞美設計科技感十足,LED屏很絢麗”。

“電視轉播一向是技術先行,有了先進的技術才有更好的視覺呈現。”從去年7月初的節目策劃到節目成形,央視龍年春晚視頻導演顧志剛一直參與其中,“只有對節目深入了解,才能實現藝術啟發技術,技術成就藝術。”

巨型LED屏營造三維視覺

要點評今年春晚亮點,舞蹈《雀之戀》不可或缺。

以“孔雀舞”聞名的楊麗萍和舞伴身著藍色的孔雀裝,在雲南西雙版納亦真亦幻的視頻背景中,演繹兩隻孔雀的纏綿和愛戀,特別是在最後一刻,背景的孔雀開屏與舞者舞蹈融為一體,驚艷全場。

“今年春晚舞臺設計進行了大膽創新,打破以往的傳統形式。”顧志剛告訴記者,舞臺分主舞臺、T型舞臺兩部分。與往年最大的不同,今年的舞臺是用180度三維全背景6600平米的巨型LED組成起來的。

為了呈現精彩的舞美效果,整個舞臺的數控機械升降裝置由原來的6塊增加為304塊,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搭配。而地面、天棚、舞臺正面以及兩側,全部設置為LED螢幕。LED燈可以任意上升下降,組合成所需的畫面。天棚燈光“天幕”與演員腳下的LED地面可以打出相互呼應的圖案,正是這鋪天蓋地的LED屏的運用,才帶來極富變化的美感。

《除夕的傳説》中,傳統的“除夕”傳説被再次搬上熒屏,畫面中的韓庚舞刀弄劍,與3D版本的怪獸進行廝殺;王力宏與李雲迪在兩架鋼琴前共同彈奏一曲《金蛇狂舞》,身後出現彈跳的黑白琴鍵,讓人直觀感覺音符的跳躍;雜技《空山竹影》將傳統雜技運用現代化的電視手段重新包裝演繹,在翠綠色背景的襯托下,雜技演員一襲白衣,如同攀爬竹子般登上了6米高的竹子頂端,並完成了劈橫叉、倒立等高難度動作。

沒生命的舞臺機械變身表演者

“長江,長城……”伴隨著張明敏的演唱,主舞臺拔地而起的城墻,配合著背景的大螢幕畫面,讓人感覺歌者猶如置身長城。

王菲、陳奕迅演唱《因為愛情》時,音樂響起,舞臺中間的升降臺突然升起成了一座橋,陳奕迅在橋前端,與後端的王菲首尾遙相呼應。隨著歌曲漸入高潮,王菲走過撒滿花瓣的“橋”,慢慢走向陳奕迅,最後並肩演繹美妙歌曲。

顧志剛説,今年春晚的一大技術創新是實現了舞臺機械數控,通過精準控制,使整個舞臺的304塊數控機械升降裝置根據節目呈現需要進行任意組合搭配,成為沒有生命的表演者參與節目表演。這也是整臺晚會的技術難題所在。

“可以説,全世界在這方面沒有可借鑒的先例。”顧志剛告訴記者,每塊數控機械升降裝置好比一塊積木,它將一個大舞臺拆成了若干活動的小舞臺,只有實現對裝置的精確掌控,才能實現預期效果。舉例説,《因為愛情》中的花瓣橋、《萬物生》中的水波效果,需要剛好在某一個音樂節點上在某塊運動的升降裝置的LED屏上播放合適的影像,否則如果影像放快了,給人感覺不真實,慢了整個畫面就出現斷裂。

為了讓舞臺機械更好的配合節目呈現,參與到節目的情感表達中,春晚團隊與北京理工大學數字軟體的專家們聯合組建了舞臺數字倣真小組。

“我們拿出數字專家的拼圖絕活,針對十幾種舞臺創意進行了空間分析與計算,預演創意的效果,在虛擬空間中對創意效果進行預先評估、校正和倣真模擬。”顧志剛説,最後由創意小組、視頻製作、數控小組一起才順利完成了任務。

 

虛擬再現技術以假亂真

薩頂頂的歌曲《萬物生》已為不少人熟悉。春晚上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萬物生》的畫面。空靈的歌聲加上360度全景顯示的生物仙境般的背景,讓人仿佛進入“阿凡達”的3D世界。

春晚一結束,就有人在網上發帖尋解,立體效果是如何塑造的?這位網友觀察的很仔細,“前面和後面都有立體畫面的呈現,例如花朵從空中飄落,就落到薩頂頂的前面,其畫面還遮擋住了薩頂頂,有點像是全息投影,又好像薩頂頂的前面有塊透明光屏,但仔細觀察了一下,她前面除了空氣什麼都沒有。”

顧志剛告訴記者,現場觀看效果並不如電視機前,因為在直播時透過電視手段,在表演嘉賓眼前和熒屏上,打出用高科技的全息影像製造的虛幻景象。該技術在此次春晚中被大量使用,主要是成功地製造氛圍,配合升降機械組成的臺型變化,利用電視鏡頭,延伸了舞臺的縱深感和空間感,實現了以假亂真亦真亦幻的多維立體效果。

機器人聞曲舞蹁躚

今年春晚舞臺上引入了一群特殊的舞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創新基地研發團隊的機器人。

伴隨著歡快的鋼琴曲,小巧可愛的機器人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它們動作整齊劃一,展現出或明快、或高難、或激昂、或歡快的舞蹈動作,與優美的音樂搭配得相得益彰……

哈工大的機器人表演早已小有名氣,曾在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很多地方節目中嶄露頭角。該校洪炳鎔教授告訴記者,由於演播廳電磁干擾多,加上LED舞臺過於光滑、條塊間的縫隙,給機器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此外,參加春晚與以往的演出有很大不同,以往的表演是隊員們自己設計好程式,再根據機器人的舞姿配上相應的音樂;而春晚的規矩則相反,舞臺、燈光、音樂都是事先設計好的,這就要求機器人表演隊先要分解音樂,再根據音樂去設計動作,最後才能進行電腦程式設計。簡而言之,就是要機器人自己去適應春晚的舞臺。經過一路成功闖關,機器人最終站到了央視春晚的舞臺上。

“我認為這很好地實現了科技與娛樂相結合。”洪炳鎔説。(陳瑜)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