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翔撰文談春晚的意義:值得珍惜的傳統(圖)

時間:2012-01-23 15:46   來源:新浪娛樂

費翔1987年春晚演唱(左)與2012年春晚綵排(右)對比圖

  新浪娛樂訊 在1987年央視春節晚會上,費翔以《故鄉的雲》和《冬天裏的一把火》點燃了觀眾的熱情,自此一舉成名紅遍大江南北。2012年,費翔即將再度登上春晚的舞臺,近日他撰文談春晚的意義,感嘆自己強烈感受到二十五年來的變化,“春晚變了,電視製作變了,我變了,觀眾也變了”。他表示,“春晚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電視節目,也是我們值得珍惜的傳統”。以下為費翔文章全文:

  很難想像,我第一次參加央視春晚是在二十五年前。此後,我眼看著中國飛速的發展,也很幸運的參與了中國的成長。今年我再度登上春晚的舞臺,強烈感受到了二十五年的變化。春晚變了,電視製作變了,我變了,觀眾也變了。

  幾次和今年春晚的製作群體開會,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壓力。哈文導演極度的熱情和投入,讓我相信她會全力以赴讓觀眾滿意。日日夜夜,他們在開會、在討論、在修改方案……春晚有著世界頂級的製作條件和中央電視臺的巨大推動力量,但是春晚仍然是一個揪心的挑戰,為什麼?

  我試著回想1987年的春晚,鄧在軍導演是否也面臨了這樣的挑戰?中央電視臺當年的設備相對簡陋多了,但是春晚的成功是理所當然。觀眾的好評如潮,直播後這臺晚會就成為了全國觀眾共用的美好回憶。當然,1987年的觀眾比較容易滿足,有電視機就不錯了,更何況有春晚這臺特別節目。

  我可以想像,2012年春晚的直播,很多家庭已經在使用高清寬屏電視機收看。小孩子手裏捧著電遊,爸爸用手提電腦在上網,媽媽在用IPHONE聊天,奶奶在書房的電腦上團購,爺爺在跑步機上運動!什麼樣的春晚能吸引這家人坐到電視機前?什麼樣的春晚能滿足他們?得到他們的讚賞?

  我開始了解了近年春晚的挑戰。在成為一個現代高科技社會的過程,我們強調了個人意識,尤其是我們休閒和娛樂的習慣。IPOD的耳機給我一個人的音樂空間,我的手機從早到晚是我一個人的資訊來源。回到家裏, 我的電腦螢幕能帶我走進一個人的娛樂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中,春晚還重要嗎?

  我認為春晚非常重要。個人的追求和夢想是現代生活的重點,但它們不是一切。如果我們沒有共同的經歷、感觸、和共鳴點,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將缺少人情和團結的力量。中國人仍然渴望一種民族精神和中國傳統的意識,要不然我們為什麼年年對春晚會有那麼多的期待和要求?

  春晚不是一般的電視節目,我們不能用一般的心態去看待。今年的除夕夜,也許我們應該暫時擺脫我們個人的要求,全家人一起感受春晚的節日氣氛。有的小品或許不是我們的最愛,但是爺爺、奶奶看了會哈哈大笑,我們可以分享他們的快樂。有的當紅偶像歌手,爸爸、媽媽根本不認得,但是看到了孩子們的興奮,也能開心一笑。

  每年春晚的直播給全國人民提供了一個歡慶新春的共鳴點。全世界的華人也能通過春晚的播出,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感受到中國人的精神與驕傲。

  中央電視臺今年在慶祝春節聯歡晚會的三十週年,那一個個用春晚裝點過的除夕之夜,都曾給每個中國人的家庭呈現過快樂和美好的記憶。春晚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電視節目,也是我們值得珍惜的傳統。費翔/文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