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走了,誰來成為hold住春晚的那顆螺絲釘?

時間:2012-01-20 11:20   來源:錢江晚報

  本山大叔,走好,不送

  球王馬拉多納當年退役的時候,阿根廷糖果盒體育場豎起一幅3000平米的巨型海報,上書“迭戈,請繼續踢”。趙本山退出春晚,對於國人來説,震動效應比肩老馬挂靴。

  有人扼腕嗟嘆,蟬聯13年“最佳”的小品王,撂擔子的速度比賣拐還快。

  有人擊節叫好,多年拆不掉的釘子戶,終於主動搬遷了。

  21屆春晚,22個節目,趙本山不再是一個普通的春晚演員或演藝大鱷,而是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甚至數度被傳有“制定遊戲規則”的能量。

  “拐一年,搖一年,緣分吶;吃一塹,長一智,謝謝啊。”這句經典臺詞,也是趙本山春晚生涯的標準鏡像。20多年來,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焊死在春晚舞臺的趙本山,始終變著法子讓自己的存在更體面,比如這一次退出。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本山大叔深知這個道理。“缺氧”也好,“狀態欠佳”也罷,碰上了咋咋呼呼的“春晚改革”,正好給了趙本山一個臺階。

  而一直看似味如嚼蠟的龍年春晚,終於在趙本山宣佈退出的時刻,隱約有了盤口上揚的跡象。春晚“好不好看”這場原本百無聊賴的賭局,也突然透出了更多的“大魔術師”色彩。

  《本山啊,你帶病排練為哪般?》,這種知音體的故事,不可能成為趙本山對春晚的忠誠度展示,也沒必要弄成依附性表白。破與立之間,供奉和推倒之間,雙方早已點頭默認,各取所需,隔閡的氣泡半徑,遠沒有公眾想像得那麼大。

  現在的問題是,釘子戶走了,誰來成為hold住春晚的那顆螺絲釘?以前的趙本山,年年被部分觀眾的審美趣味留住。如果擔“驅趙”之名而繼續坐審美粗鄙之實,龍年春晚一地雞毛的危險系數還是很高,哈文依舊任重道遠。 陳宇浩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