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的偏見與苦衷

時間:2012-11-01 10:00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將在宜蘭舉行。而近期它終於公佈了入圍名單,《奪命金》、《女朋友-男朋友》、《浮城謎事》等電影均獲得了多項提名。與時俱進的金馬組委會已然樂於打造三地電影大聯歡的局面。而歷經只評臺片、歡迎港片到容納陸片後,這個獎從一度被懷疑唾棄、風光全無,到如今已經穩坐華語第一電影獎項的位置。

  大獎趕逢小年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屆金馬獎的整體水準遠不如上屆。上屆金馬獎有《賽德克巴萊》、《桃姐》、《鋼的琴》、《讓子彈飛》、《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堆現象級電影,實乃華語電影的大年。今年五部入圍最佳劇情片的片子,除了《奪命金》,其他片子實在難當大任。更何況,嚴格來説《奪命金》應當是歸屬於去年的片子,拿到年底金馬,其實早過了最好的時光。入圍的《神探亨特張》和《消失的子彈》兩部更是負面評價很多,所以,此回金馬是趕逢了小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入圍最佳新導演的五人名單,全部來自臺灣。或許有人要批評説,這是金馬獎一貫的本土保護傳統。然而,在內地和香港都沒有出色新導演的形勢下,金馬獎的單子並沒有過失。要知道,這些年能在華語片領域嶄露頭角的新導演,往往來自臺灣。這一點,恰與內地和香港“老導演有資源不出好片,新導演有想法卻無出路”的疲態形成鮮明對比。就拿近期給中國內地電影頗帶來些驚喜的《邊境風雲》來説,其導演程耳已經拍了十多年電影,卻還被很多人誤以為是新導演,內地缺乏對新人導演的扶植遴選機制,可見一斑。

  有驚喜,有“墮落”

  在這種形勢下,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便成為了內地所能貢獻不多的意外驚喜之一。前作《倭寇的蹤跡》確實有違一般觀眾的欣賞習慣,然而在動作片或武俠片落入非打不可又拿不出新東西的狀況下,徐浩峰在《箭士柳白猿》中的新意,確實值得關注:作為華語電影特有的傳統類型片,武俠片經歷了巔峰時代又轉而衰弱,但徐浩峰的電影建立在硬派武俠的基礎上,追求真實、講究實戰,完全遠離了過去奇觀式或戲臺般的武打動作。

  儘管由於《神探亨特張》和《低俗喜劇》等“玩票”電影的存在,很多人會因這種品位上的墮落而苛責起金馬獎。但事實上,若是把《神探亨特張》換成《龍門飛甲》或《畫皮2》,其效果恐怕會更糟。不過,我們還應該看到,金馬獎在選擇了《神探亨特張》的同時,也放棄了《白鹿原》和《殺生》。要知道,無論是在氣勢、話題性還是好評度上,《白鹿原》都要比《神探亨特張》更具備可選擇性。即使是管虎的《殺生》,在品質上也更勝一籌。遺憾的是,金馬獎偏偏沒有這麼做。

  至於彭浩翔《低俗喜劇》的入圍,只能説在沒有好港片的情況下,便只能選擇好票房的爛片。值得慶倖的是,至少金馬獎還沒有發暈到讓彭浩翔入圍最佳導演的境地。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就否定金馬獎,恰恰相反,如果單就幾個重要獎項而言,其臺灣色彩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濃厚。甚至是對於金馬獎曾經的贏家鈕承澤,評委會都保留了意見。公允而言,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確為此屆金馬獎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此屆金馬獎的最大特色。説來悲哀,偌大華語地區能做到這一點的除了金馬獎,再無第二——內地受制于話語表達,香港又始終丟不掉自身的工業體系。結果,也只有在臺灣,華語電影才能實現較為開放、公平和自由的評選較量。

  去年此時,當《賽德克巴萊》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時,很多內地看客狂呼黑幕。結果,等到刪減版的《賽德克巴萊》登陸內地院線,看完後我們才發現,它不拿最佳影片,其他華語片還真是受之有愧。顯然,金馬獎的尊嚴一大部分是來自於臺灣電影的成敗,就像每一個電影節的背後,多多少少也依賴著本土電影工業的強大與否。在臺灣電影失意的那些年,金馬獎跟著沉淪。如今,它終於做到了崛起,並且堅持站在了華語電影的前沿陣地。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