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山: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

時間:2011-08-30 14:56   來源:求是

  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
—— 關於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承擔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莊嚴使命,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觀、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觀,在指導思想上進一步樹立群眾觀點、強化群眾立場,在工作內容上進一步反映群眾願望、滿足群眾需求,在思想作風上進一步增進群眾感情、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回答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一、為了誰——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鬥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為誰立命、為誰謀利始終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問題。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人民解放和幸福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融入到全部的奮鬥實踐中。正是因為這樣,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援,凝聚起巨大的前進力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了誰”的問題上,必然同黨的性質、宗旨相一致、相適應。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提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文藝要與群眾相結合、為最廣大的人民大眾服務,宣傳教育工作就是要讓群眾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務。這實際上都鮮明回答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了誰”的問題。現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內容、形式、任務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無論怎麼變,為人民服務這個方向不能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個原則不能變。

  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關鍵是站穩群眾立場,堅持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群眾立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體現了對群眾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堅定追求。只有真正領悟了群眾立場的真諦,才會自覺自願、發自內心地服務群眾。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站穩群眾立場,就要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以對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宣傳群眾,以對群眾的滿腔熱情去服務群眾。

  1.宣傳引導群眾、動員激勵群眾。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前進方向,發動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了群眾,首要的是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動員,引導群眾知曉自身利益所在,併為之而奮鬥。現在,我們黨正領導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上致力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順應人民群眾願望、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歷史選擇,也是實現民生幸福、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要説群眾利益,這是最大的利益;要説為了群眾,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是真正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堅持不懈地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講清楚黨的方針政策同人民群眾利益的內在聯繫,講清楚經濟社會發展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的密切關係,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緊緊圍繞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緊密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幹部群眾生産生活實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廣泛深入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激勵廣大群眾投身改革建設實踐,為創造美好未來而努力。

  2.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為人民群眾謀利。黨的宗旨決定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替人民説話辦事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宣傳黨的主張還是反映群眾的意願,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面向基層、服務群眾,關注群眾需求,維護群眾權益,説群眾想説的話、辦群眾歡迎的事,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進一步解決好服務大眾還是服務小眾、服務多數人還是服務少數人的問題。要堅持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時刻牢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性質所在,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強化大眾視野、百姓視角,直面問題、聚焦熱點,更好地架起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梁。要聚焦廣大群眾,為人民放歌抒情,多宣傳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多表現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把更多的鏡頭版面對準普通百姓,充分展示群眾“身邊的感動”、大力唱響“勞動者之歌”。要敏銳感知群眾冷暖,關注群眾訴求,主動設置議題,加大對民生問題的宣傳力度,加大對熱點難點問題的闡釋力度,反映群眾心聲、回應群眾關切,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3.滿足群眾精神需求、不斷改善文化民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更加旺盛。文化越來越成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內容,成為生活品質的一個顯著標誌。要著眼于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推動文化産品、文化設施、文化服務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向普通百姓傾斜,讓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對那些已被實踐證明、深受群眾歡迎的利民舉措,如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往深裏做、往實裏做。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不是精英文化、貴族文化,必須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地服務人民大眾,給誰看、給誰演、給誰讀,在思想上必須十分清楚、十分明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以普通大眾為對象的創作導向,降低文化消費門檻,多生産群眾買得起、用得上的文化産品,多提供普通群眾喜歡的文化服務。要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把握好方向、把握好導向,把服務群眾同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與提高文明素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

  二、依靠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的偉大實踐作為工作的動力源泉

  成就偉大事業須有偉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誰”,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會理想也只能成為空想。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來自群眾,始終以人民為靠山。回顧歷史,每當黨的事業面臨重大挑戰,每當中國的前途命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關頭,總是用人民群眾的力量推動歷史車輪前進。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這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來説,無論是作為觀念形態的思想理論、價值體系、道德規範,還是作為藝術形式的音樂舞蹈、書法繪畫、詩詞歌賦,無不源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可以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根基在群眾、智慧在群眾、力量在群眾。

  解決好“依靠誰”的問題,關鍵是在思想上牢固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工作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人民群眾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凡屬正確的決策必然是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為系統的意見,再回到群眾中去、使之成為群眾的行動。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創造,集中群眾智慧,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活力。

  1.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創造性。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創造熱情,我們的工作就能獲得最廣泛的支援,就有強大的生命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全黨全社會的文化自覺程度日益提高,廣大群眾對文化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能不能更加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創造,已成為宣傳思想文化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要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進一步完善政策、拓展渠道、豐富載體,充分挖掘運用各方面的文化資源,暢通人們投身文化建設的途徑,使群眾真正成為文化繁榮發展的主角,使文化成為廣大群眾共建共用的文化。群眾自己的創造、自己的演繹最鮮活、最生動,也最容易得到廣泛的認同。要積極鼓勵群眾的創新創造,支援群眾自我教育、自辦文化,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要大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千方百計保護好、發揮好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産力,讓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2.汲取群眾智慧營養,從人民群眾實踐中獲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不竭動力。生活最深刻,群眾最智慧。群眾處在實踐第一線,對事物的觀察、對情況的了解更細緻、更透徹、更深刻。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向前發展,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從群眾中汲取智慧,不斷開闊工作視野、完善工作思路。謀劃工作、制定規劃、出臺政策,都要盡可能地擴大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的範圍,都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閉門造車”、“唱獨角戲”,就難以作出科學決策,更難以在群眾中得到落實。要深深植根于群眾的實踐土壤,深入到群眾中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老百姓樸素的話語中提煉閃光的思想,從民間鮮活的藝術中萃取創造的元素,從基層的生動實踐中探尋打開工作思路的鑰匙,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斷推陳出新、有所突破。

  3.堅持由群眾評判,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標準。標準體現工作導向,反映價值取向。以什麼為標準、用什麼來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對誰負責、讓誰滿意的問題。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無論是制定政策、出臺規範,還是評選評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眾評價,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不能關起門來搞自我評價、自我認可。堅持群眾標準、由群眾來評判,不能走過場,必須具有約束力,群眾贊成什麼就鼓勵什麼,群眾期盼什麼就做好什麼,群眾反對的就堅決糾正。要經常看一看我們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眾的要求在展開,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辦法還需要改進,讓群眾真滿意、而不是“被滿意”,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體現群眾意願,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編輯:劉洋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