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集發生態園 臺灣嘉賓共話休閒精緻農業

時間:2012-05-06 23:31   來源:台灣網

  臺灣基層民眾參訪團走進北戴河集發生態園。圖為講解員向大家介紹生態園規劃。(台灣網發 張成標 攝)

  台灣網5月6日秦皇島消息 6日,臺灣基層民眾參訪團走進北戴河集發生態園,體驗不同地域的休閒農業、飽覽農産品種植環境,共話休閒精緻農業發展。

  在生態觀光園裏,團員們參觀了有機植物生長過程、熱帶果蔬,品嘗土杏、蜜桃、草莓等新鮮水果。大家伴隨海風遊覽生態園,體驗了不同地域的休閒農業、飽覽了農産品種植環境。雲林縣農産品商張明璁説;“生態觀光園創意非常好!在這裡,不僅可以親身採摘,而且還有遊樂設施。在臺灣也有很多類似大陸的生態園,不同的是臺灣還沒有海水蔬菜種植技術,依舊是沿用傳統的土壤培植,這次參觀北戴河集發生態園收穫頗豐,希望臺灣以後也學習大陸的這種新型種植技術,培育更多的優良農産品。”

  來自臺南市民眾服務社的洪吉相説,“這裡的生態園很大很寬敞,蔬菜塑膠大棚較臺南的面積大,臺南的蔬菜塑膠大棚是半圓狀的,間隔空間緊湊,頂棚不需要太多的固定鐵架,這是唯一的不同之處。”

  高雄市徐再利説:“高雄原來只有務工人員和商界業者,自從2010年高雄市和高雄縣合併之後,精緻休閒農業已經開始成為農業人群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地方水果品種來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如苗栗縣的草莓文化節,大家不僅可以採摘新鮮草莓,並且還可以放鬆身心,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種形式將銷售、娛樂、休閒融為一體,不僅促進了農産品的消費,更推進産品向高端化精品化發展,同時也增加了地方文化特色。”他表示,兩岸發展休閒農業,應與當地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注重地方特色,才能在市場上獨樹一幟。

    近年來,休閒農業一直是兩岸農業交流“熱詞”。兩岸休閒農業交流合作目前仍是處於初步合作階段,大陸許多休閒農業大都是“農家樂”體驗型的模式,融合了地方習俗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臺灣基層民眾紛紛表示要求多多加強兩岸基層交流,進行第一線近距離交流,互相了解學習,共同打造兩岸休閒精緻農業。截至目前,海峽兩岸的農業發展已經由原來傳統種植向高端化方向發展,打造屬於本地特色的休閒農業、精緻農業。(記者 郜利敏)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