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區 新寧夏 新夢想——寧夏奮力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時間:2013-09-13 10:29   來源:寧夏新聞網

閱海灣中央商務區效果圖。照片由中阿博覽會執委會提供

  2012年9月10日,國家正式批准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寧夏,成為我國內陸地區首個也是唯一覆蓋整個省級區域的試驗區。

  作為一項推動我國內陸地區向西開放,圍繞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區經貿文化交流合作而實施的國家級重大發展戰略,寧夏擔負起全國第一個以整個省域為單位建設開放試驗區的重大歷史使命。

  打造新特區,建設新寧夏,追求新夢想。

  新特區——

  國家對外開放的大戰略

  作為中國唯一省級回族自治區,也是中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寧夏在我國與阿拉伯國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區交流合作中具有獨特的人文優勢:總人口647萬,回族佔35%,是“中國穆斯林之鄉”和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埠。

  改革開放的國情,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獨特的區位和人文優勢,決定了寧夏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歷史必然。2010年以來,成功舉辦的三屆中阿經貿論壇,更為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夯實了基礎。

  “通過建設內陸向西開放試驗區,充分發揮作為我國唯一省級回族自治區的優勢,先行先試一些特殊政策來構築政策區位優勢,彌補地理區位劣勢,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寧夏乃至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環境,最大限度地拓展與阿拉伯國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區的經貿合作,為新時期國家總體開放戰略做出新貢獻。”自治區主席劉慧説。

  國家發改委公佈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積極推動寧夏形成我國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國家開放的重要窗口”;《西部大開發2012年工作進展情況和2013年工作安排》中提出:2013年,國家大力支援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國務院批復的《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規劃》,明確闡釋了設立試驗區的五大戰略意義:有利於探索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新路徑,在空間上形成沿海、沿邊和內陸開放互為依託、相輔相成的戰略格局;有利於發揮互補優勢,拓展我國外需市場新空間;有利於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積極貢獻;有利於資源型地區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有利於促進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維護民族地區團結和諧穩定。

  建設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既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寧夏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寧夏必將為內陸地區開放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切實完成國家賦予試驗區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新寧夏——

  揮寫富民強區的大藍圖

  “塞上江南”如今又有了中國“新天府”之美譽。寧夏資源富集,具有農業、能源、旅遊等資源優勢。寧夏平原土地肥沃,耕地總面積達1650萬畝,每人平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三。煤炭探明儲量全國第六。建設中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在向著國家級煤炭基地、世界級煤化工産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和迴圈經濟示範區的目標邁進。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規劃》,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確定了四大戰略定位: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高地、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産業集聚區、承接産業轉移的示範區。

  “我們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圍繞試驗區‘43558’建設發展思路,完善政策推進體系,創新工作體制機制,積極鼓勵先行先試,構築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特色功能園區,完善基礎設施功能,推動試驗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袁家軍説,試驗區承擔著探索路徑、創建機制,先行先試,構築“三大平臺”、推進“五大領域開放合作”、落實“五項任務”、建設“八大基地”的歷史重任。

  金秋九月,“先行先試”的寧夏內陸開放型試驗區建設迎來收穫季:兩大載體工程——銀川濱河新區和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建設初具規模;9月12日,銀川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迎來入園註冊高峰;沿黃經濟區構架建設日臻成熟;三屆中阿經貿論壇成功舉辦,內引外聯,凝心聚力;國家級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如火如荼;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紛紛落戶……

  2012年,寧夏全區GDP達2327億元,增長11.5%;固定資産投資2033億元,增長27.9%;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831元,增長12.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6180元,增長14.2%,連續5年經濟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寧夏,正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先行先試的勇氣,開放合作的胸懷和智慧,邁步跨越。

  新夢想——

  實現外向型經濟的大突破

  深處內陸,不沿邊,不靠海,作為西部欠發達的民族地區,如何尋求經濟發展新突破?這是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決策者長期思考的重大課題,也是幾代寧夏各族人民的夙願。

  在世界版圖上,寧夏地處新亞歐大陸橋國內段的中樞位置,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

  2007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決策。從打造“黃河金岸”到“沿黃城市帶建設”,從“沿黃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到“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起航,寧夏一路昂首闊步,奮力進取,發展內涵逐步提升,外延逐步擴大。“走出去,請進來。”寧夏的決策者形成共識:深入推進開發開放,搭建“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是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更好地發揮寧夏回族自治區優勢,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強我國同阿拉伯國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區的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重任在肩。

  “我連續兩次參會,在經貿洽談方面收穫很大,引進了土耳其的口香糖、泡泡糖,阿聯酋的蜜棗等各國清真食品500多種。”在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上,青海客商馬哈富組説。

  “目前,自治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平臺逐步提升,把本土的清真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推向了國際市場,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寧夏“百瑞源”枸杞公司董事長郝向峰感慨。

  借力中阿經貿論壇,寧夏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從2006年220.18億元到2012年的1280.23億元,年均增長40%以上。目前,寧夏進出口商品逾千種,進出口額已由2007年的15.85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22.17億美元。

  把握大機遇,胸懷大戰略,謀劃大發展。鐘靈毓秀“新天府”,“塞上江南”寧夏川,將譜寫發展新篇章。

  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定位

  ◆三大平臺

  以沿黃經濟區為平臺,推進區域經濟合作;以中阿博覽會為平臺,拓展對外交流合作;以綜合保稅區為平臺,引領外向型經濟發展。

  ◆四大定位

  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高地;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産業集聚區;承接産業轉移的示範區。

  ◆五項任務

  創新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建立推進特色産業開放合作機制;推進能源領域開放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支撐保障能力;構建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五大領域開放合作

  經濟貿易合作;能源開發合作;科技教育合作;文化旅遊合作;投資金融合作。

  ◆八大基地

  建設國家能源加工轉化和戰略儲備基地;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産業集聚地;特色優勢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區域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新亞歐大陸橋重要的物流轉机基地;承接産業轉移基地;國際旅遊目的地;中阿合作人才培訓基地。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