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時間:2009-07-10 15:49   來源:新華網陜西頻道

  簡介  

  

  玄奘,世稱唐三藏,俗姓陳,河南陳留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圓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十二歲時出家,遍讀佛經,深體宗旨,決心削發皈依佛法,為佛家事業貢獻一生。唐太宗貞觀三年(629),自長安出發去印度取經。經過哈密、高昌、龜茲,越天山,至素葉城,出鐵門,渡縛芻河,越大雪山,進入北印度。唐貞觀十九年也就是西元645年,玄奘經過西域取經回到唐朝的都城長安,受到了萬人空巷的熱烈歡迎。唐太宗命人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並在洛陽親自接見了玄奘。此後,玄奘在大慈恩寺(大雁塔)專心投入了翻譯經卷的繁重工作之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玄奘翻譯出了佛經1300多卷,這些佛經的原本在印度失傳,他的譯本成為研究印度半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西元664年2月5日玄奘圓寂于銅川玉華宮,坐化之日,玄奘就自己的安葬處作了安排:“擇山澗僻處安置”。圓寂後舉國哀悼,唐高宗李治亦“哀慟傷感,為之罷朝”,遵其囑安葬于白鹿原下的雲經寺,由於該處地勢較高,高宗每每在長安城北的大明宮含元殿上朝,常可看到善男信女們前往玄奘墓祭典的情景,聊解思念之苦。西元669年,高宗下詔把玄奘遺骨遷葬到長安城南少陵原上的興教寺,後來因戰亂,其遺骸被人攜至終南山,即現在的戶縣紫閣寺。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