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眾需要每一個角落--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綜述
時間:2011-09-30 12:5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 這幾天,浙江省海鹽縣百步鎮的文化員吳曉青一直在忙著編排鎮裏的女子滾燈節目,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將在今年11月當地舉行的南北湖旅遊節上演出。
吉林省靖宇縣農村電影放映員劉曉明近來也“相當忙”,他開著自己的微型麵包車,每天穿梭在吉林省東部山區的鄉間小路上——他要趕在秋收開始前,為14個村莊放映完今年的最後一場電影。
在廣大基層農村,有無數個像吳曉青、劉曉明一樣的“文化人”奔波在田間地頭,把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送到群眾手中,帶領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我國文化建設正處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促進繁榮的重要時期,廣大的基層宣傳文化工作者,在實實在在為群眾服務中,成了基層的“理論政策宣傳員、社會輿論引導員、思想政治教導員、精神文明倡導員、文化活動組織員”,為傳播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付出了不懈努力,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辦了大量好事實事,為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逐步推進 隊伍規模不斷壯大
充實配備基層工作力量,是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點。長期以來,在很多地方,行政村以下沒有專人負責文化工作,文化建設的自發性淹沒了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必須有大批專門人才去完成村級文化工作的常態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針對這一問題,雲南省制訂了“四個一批”隊伍建設方案。一是從省級機關優秀年輕幹部中選拔一批“文化副縣長”。2010年8月,省文化廳配合省委組織部,從省級有關部門首批選派了9名文化副縣長,他們的重要職責就是圍繞“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推動農村文化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從農村有知識且表現突出的優秀青年農民中聘用一批“文化幹事”,主要負責“文化樂民”的群眾文化活動,抓好“文化育民”的“農文網培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導推進“文化富民”的鄉村文化産品的開發推介。三是從大學生村官中聘請一批“文化輔導員”,主要負責“農文網培學校”的培訓工作,為農民學員開設一個形式多樣、手段現代的課堂。四是從熱心文化事業的村民中招募一批“文化志願者”,主要是在閒暇之餘協助“文化幹事”做好文化活動中心或文化活動室的日常事務。有了這支隊伍,農村文化建設逐步進入了常態化。
為適應新形勢走訪基層文化工作的需要,重慶市不斷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每個鄉鎮(街道)都配備宣傳委員和1-2名宣傳幹事,通過擇優選調和公開招聘等渠道,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充實1000名文化專幹,使每個鄉鎮文化站有了3到5名專職工作人員。重慶市還組織了10000名大學生村官參與基層宣傳文化工作,招聘了15000名基層文化工作志願者,支援農村“土才子”、民間藝人擔當“文化義工”,鼓勵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等參與基層宣傳文化工作,確保每個村(社區)有一名志願者。通過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使基層隊伍有了“活水源頭”,有效改變了基層隊伍人手偏少、年齡偏老、學歷偏低的狀況,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
加強培訓 提升隊伍素質
為貫徹《全國“十一五”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要求,全國各地積極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站建起來還需要一支可以保證其有效運轉、能夠為農民提供良好服務的人才隊伍。各地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實效的工作。
山東計劃從2010年到2012年完成對所有綜合文化站站長的輪訓,以保證和提高文化站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自2010年11月第一期培訓班至今,山東已經成功舉辦8期培訓班,完成了對近800個鄉鎮文化站站長的培訓工作。培訓針對文化站長的崗位職能,涵蓋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在日常運作中的所有必備知識。培訓採取課堂教學與實地觀摩結合、模擬教學與研討交流結合、基礎知識與文藝欣賞結合的方式,力求取得實效。
福建福州有一支超過13000人的業餘宣傳文化骨幹隊伍,對他們的培訓已被納入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培訓的總體計劃,通過“面對面”輔導、大規模輪訓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圍繞提高文藝骨幹的水準,舉辦群眾文藝骨幹合唱、指揮、聲樂、舞蹈等專項培訓班,每年有50000多人參與;組織戲劇、歌唱等名家與群眾文化活動骨幹開展“手拉手輔導活動”,建立“專家教骨幹、骨幹抓活動”的工作鏈;組織業餘講師團、理論宣講員開展現場集體輔導等活動;組織業餘宣傳文化骨幹參與到各類文化活動現場觀摩、交流探討、學習提高。這些措施極大提升了文化隊伍的工作能力。
創新工作方式 文化服務面向基層
“我做了30多年農村文化工作,現在創新要靠小青年啦。”浙江省海鹽縣百步鎮文化站站長沈明生高興地説,過去他這個站長幾乎是“光桿司令”,現在有了縣裏下派的文化員,文藝方面的群眾力量一下子就充實了。
吳曉青今年26歲,之前在杭州的一家民營歌舞團工作,今年3月,她回到海鹽通過考試,當上了一名文化下派員。不到一年時間,她就組織了兩支舞蹈隊,還到嘉興市進行了巡演。“其實農村文藝愛好者很多,我們的責任就是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出來。”吳曉青説,“今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全鎮的10個行政村的下村演出,重陽節我們還要到敬老院慰問老人。”
2010年3月,海鹽縣在浙江省首創了文化工作員下派制度,招聘3名文化下派員赴鄉鎮、街道工作,今年,這個縣又新招聘了5名文化下派員。縣文化局局長王祖利説:“事在人為,要有專業人才隊伍去提升、鞏固農村文化建設成果。今年我們每個鎮、街道都要有文化下派員。”
在重慶,活躍著1000多支大學生“村官”宣講團(隊),被老百姓稱為“板凳宣傳員”。每次中央重要會議和市委全委會召開後,全市都要組織“市級100場、區級1000場、村鎮10000場”主題宣講活動,大學生“村官”宣講團(隊)都是主力軍。他們深入田間地頭、院壩,緊密結合農村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生産生活實際,通過面對面的引導、心貼心的闡釋、實打實的點撥,讓廣大群眾及時理解掌握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惠農政策。
在福建,全省有14000多名村級文化協管員活躍在廣大農村,他們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組織者的作用,積極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極大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2010年,福建全省開展文化活動17萬多場,參與群眾達1700多萬人次;完成農村電影放映18萬多場次,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
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廣大基層農村工作人員奔波在鄉鎮、田間、院壩,深入到群眾需要的每一個角落,把公共文化的陽光遍灑中華大地。(采寫記者:馮源、鄭茜、陳鵬、楊麗萍)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