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文化贏得滿堂彩 河北叫響“五大文化品牌”圖

時間:2011-10-13 15:42   來源:光明日報

大型實景劇《鼎盛王朝康熙大帝》自今年夏天首演以來,獲得了廣泛好評。

  相關連結:【河北五項重大文化工程】【河北省文化建設發展足跡】

  提前兩年完成文化體制改革重任;電影《唐山大地震》掀起6.7億元票房巨浪;62部作品相繼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所有縣城建成數字影院;道德建設碩果纍纍,入選“中國好人榜”人數居全國第二……

  近年來,河北梳理文化體系脈絡,創新文化發展思路,將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文化産業迅猛發展,文化藝術精品迭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深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河北經驗”贏得滿堂彩。

  體制改革帶來無限活力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多次進行專題研究,省委書記張慶黎要求把文化建設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統籌推進,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途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聶辰席介紹説,河北省“兩會”和全省文化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奮鬥目標,省文化産業發展引導資金從3500萬元提高到2億元,從今年開始設立文化産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每年1億元。

  為了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河北強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按照課題式設計、項目式管理、工程式推進、臺賬式督查、績效式考核“五式工作法”,完善挂圖作戰、倒逼推進的責任機制,形成了改革的強大動力。河北提前兩年完成了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走在全國前列。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介紹了經驗。

  全省169家出版發行單位、223家電影製片和發行放映單位、92家文藝院團、4家新聞網站全部完成轉企改制;1400多家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加快推進,11個市全部完成文化、廣播、新聞出版三局合一,電臺電視臺制播分離。2006年至2009年,河北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34.2%,是各類産業中增速最快的産業之一。

  體制改革後,一批文化市場主體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挺拔出版主業,作響冀版品牌”。河北廣電資訊網路集團有限公司堅持一手抓體制改革,一手抓産業發展,實現了“全省一張網”,推進産業跨越式發展。目前,集團公司用戶規模、資産規模和年經營收入分別比整合之初的2005年增長84.1%,145.4%和306.5%。河北長城傳媒有限公司(長城網)組建僅兩年,Alexa月平均排名由2009年的80000多名上升到3000多名。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被廣大農村觀眾親切地稱為“咱農村老百姓自己的頻道”,並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專業特色頻道”。

  叫響“五大文化品牌”

  電影《唐山大地震》近日剛剛榮獲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等3項大獎。影片自去年7月12日首映以來,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

  河北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説,為推動文化建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河北提出文化發展“五個一”工程,即各市分別打造一台精品舞臺劇目、拍攝一部有影響的影視劇、抓好一個重點文化産業項目、建成一個大型産業園區、組織一個品牌文化活動。

  “五個一”工程得到各地積極參與,直接推動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的涌現。河北梆子《日頭日頭照山鄉》,話劇《尋找李大釗》,電視劇《為了新中國前進》、《鐵肩擔道義》,電影《誰主沉浮》,實景演出《海上生明月》、《印象野三坡》等文藝精品均反響良好。

  河北還借助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響亮地提出了打造“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京畿神韻、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通過聚焦品牌的核心元素,走出了一條既具中華精神又有燕趙特色的文化發展路徑,使河北文化整體魅力進一步彰顯。

  數字影院進縣城

  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委宣傳部一項調查顯示,全省153個縣城只有一家電影院能正常放映電影,廣大縣城居民渴盼能看到國內外數字大片。一定要解決群眾看電影難問題!河北把縣城數字影院建設擺上重要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政策,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今年國慶節前,全省所有縣城已全部建成數字影院。

  作為一個縣級市,霸州市在省裏的支援下,著力建設溫泉之鄉、翰墨之鄉、詞賦之鄉和戲曲之鄉。“若覽益津風情處,遍聞巷陌絲弦聲”,這裡成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縮影和寫照。

  以政府為主導,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河北規劃建設了一批標誌性、基礎性文化設施,提高了城鄉文化品位,為群眾提供了便捷舒適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今年國慶節,投資10億元改擴建一新的河北省圖書館、博物館全面試運作,當天接待讀者3000多人次。(耿建擴)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