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萬”活動送戲下鄉暖民心

時間:2011-09-23 16:45   來源:荊楚網

  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解決基層群眾看戲難問題,4月25日下午,省委辦公廳、省文化廳“三萬”活動送戲下鄉專場文藝演出在團風縣總路咀鎮文化站隆重舉行。省委副秘書長肖菊華,省委辦公廳、省委政研室、省農業廳、東風汽車公司、江漢石油管理局駐村工作組隊員,縣文化局、鎮政府有關領導,總路咀村、汪港村以及附近村組共2000多名群眾觀看了演出。一個半小時的精彩演出,讓農民朋友們享受了一場高水準、高層次的文化大餐,受到了熱烈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黨的惠民政策的落實和農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農民生活不僅是奔波在田間地頭,農民群眾越來越嚮往和追求高品質、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工作組在走訪民情中深切體會到,農民群眾渴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願望十分強烈。送文化下鄉是促進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抓手,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關係的有力紐帶,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力舉措。經過調研,並與鎮、村溝通協商,工作組決定把送戲下鄉作為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省文化廳對送戲下鄉給予了大力支援,把演出活動納入了全省“百團千村萬場戲”文化惠民演出項目。

  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高度重視此次演出活動,選派了包括2名國家一級演員、3名國家二級演員以及眾多優秀青年演員共40多人的強大演出陣容,乘著文化大蓬車,頂著炎炎烈日送戲下鄉。演出節目內容十分豐富,既有現代歌舞,又有傳統戲曲,既有小品,又有絕活表演,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又充滿現代生活氣息。下午二時,演出在歡快的舞蹈《紅紅的日子》中拉開序幕;戲曲絕活《變臉》、楚劇《推車趕會》、小品《傻子招親》詼諧幽默,讓現場觀眾忍俊不禁,開懷大笑;國家二級演員、黃梅戲青年表演藝術家、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黃梅戲劇團團長程丞和村民張偉東聯袂演唱《夫妻雙雙把家還》,濃郁的鄉情鄉音,將演出氣氛推向了高潮,現場成了歡樂的海洋;男聲獨唱的歌曲串燒、街舞《Get is out me 》、女聲獨唱《説唱臉譜》活力四射,激情飛揚,青年人直呼:“真過癮,再來一個”。現場節目主持人、國家一級演員、省政府專家津貼獲得者陳常喜被觀眾的熱情所感染,在原定節目演出完畢後,主動要求演唱歌曲《母親》、《向天再借五百年》。他聲情並茂的演唱,再次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時值正午,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最高氣溫高達32攝氏度,演出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秩序井然。臺上節目精彩紛呈,臺下觀眾歡聲笑語;臺上演員傾情表演,臺下觀眾熱情互動。歡快的歌舞,優美的旋律,動感的節奏,讓人們不僅得到了藝術的享受,也得到了精神的昇華。

  九十分鐘的演出結束了,流動舞臺車要回城了,很多老百姓意猶未盡,久久不願離場。鎮文化站站長汪天才説:“現在農村生活好了,農民渴望豐富的文化生活,希望過上城裏人一樣的日子,送戲下鄉是農民群眾的精神需要。”年過七旬的黃泥塘村退休老支書尹佑安動情地説:“我活了七十多歲,今天第一次親眼看到這麼好的場面戲。希望這樣的好節目經常來,城裏的藝術家們經常來”。

  許多老黨員、基層文藝工作者與工作組及文化廳領導一起認真交談、共同探討基層農村文化建設問題。大家認為,新農村建設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要用先進文化佔領和鞏固農村文化陣地,把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理念植入老百姓心坎,促進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要讓文明新風取代抹牌賭博等不良風氣,引領農民生活的新時尚,為新農村建設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凝聚農村發展的強大力量。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送戲下鄉的同時,注重組織文藝輔導隊伍,大力培訓農村文藝骨幹,提高文化幹部的業務素質,使他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演出結束後,工作組駐點村總路咀村、汪港村支部書記代表全體村民,向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贈送了書寫有“‘三萬’活動情暖百姓、文化惠民共促和諧”的錦旗,表達了農民群眾對送戲下鄉的感激心聲。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