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民族振興需要強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

時間:2011-09-22 1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60週年座談會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他指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發展,沒有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現代化。

  座談會上,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介紹了文史研究館60年發展情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和國務院參事代表戴逸、湯一介、馮驥才、劉夢溪先後發言,就文化發展、文史工作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在聽取發言後,溫家寶首先代表國務院向中央文史研究館和各地文史研究館的館員以及從事文史研究館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溫家寶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對一個國家發展進程的影響,比經濟和政治的影響更深刻、更久遠。如果説,經濟發展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面貌,那麼文化繁榮則可以化育一個民族的風骨。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論興衰成敗,歷史文化的根脈始終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繁衍發展的精神沃土;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成為我們民族取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響。文化建設的滯後,必然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約。只有當全世界都公認中華文化真正繁榮起來、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時候,才是我們真正強大的時候。

  溫家寶強調,文史研究的主要任務,就是總結提煉民族文化歷史的精華,古為今用,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一個民族如果忘記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只有加強文史研究、保存歷史記憶、洞悉歷史規律,才能鑒古知今、熔鑄古今,開闢新的未來。文史研究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解放思想,鼓勵創新,尊重規律,相容並包。要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體驗生活,創作更多的精神産品,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貢獻。

  溫家寶強調,中央文史研究館要繼承和發揚“敬老崇文、存史資政”的優良傳統。敬老崇文就是要弘揚人倫禮義、提倡尊賢尚德,發揮老者的智慧和經驗,特別是在文化傳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存史資政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的一條重要經驗。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是為了加深對客觀事物規律性的認識,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現實,是為了開闢未來。

  溫家寶充分肯定了中央文史研究館和各地文史研究館所取得的成績。他説,60年來,文史研究館大力支援和鼓勵各位館員積極開展文史研究和藝術創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新時期我們應進一步辦好文史研究館,更好地發揮館員的作用。他對文史研究館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進一步提高國是諮詢、建言獻策的品質和水準。二是在推進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三是自覺承擔起博採眾長、弘揚中華文化的責任。四是繼續為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座談會前,溫家寶與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合影,並參觀了紀念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60週年特展、由海峽兩岸畫家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參事,以及各省(區、市)文史研究館代表約200人出席座談會。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