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文化的高度集結 戲劇惠民的導向展演——2011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觀感

時間:2011-09-22 10:12   來源:文化部

徐培成

  文化部于6月25日至7月27日在北京舉行了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盛大的展演引起了首都各大新聞媒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引起了領導同志和全國各地藝術團體、文化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舞臺藝術如何引領時代》的文章中強調“藝術生産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民族素質如何提高?人的全面發展靠什麼?靠文化!因為文化是思想、是精神、是靈魂。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就是靠文化來傳承發展的。同時文化本身就是人的情感、人的價值觀提升發展的主渠道,而舞臺藝術正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舞臺藝術如何引領時代》一文中,王文章副部長還指出:“舞臺藝術的繁榮在我國當代文化創新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佔有主體性的地位。當代的藝術形態越來越多樣化,但舞臺藝術仍然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能充分體現藝術與觀眾內心情感對應關係的藝術方式,看演出也仍然是廣大觀眾特別是農村觀眾最重要的一種藝術欣賞方式……偉大的時代需要有反映這個時代並與這個時代的變革精神相稱的標誌性藝術作品,在一般性文化産品越來越豐富的時候,特別是電視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我們更應努力以具有深刻思想蘊含和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來引領時代和滿足觀眾的需求。多出藝術精品,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筆者認為,這一論述在這次展演活動中得到了最翔實的考證。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我們民族戲曲戲劇藝術的最可愛的人,他們不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更是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偉大群體。文化部通過此次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切實加強對文藝作品創作生産的引導,進一步推動現實題材藝術創作的繁榮,引導文藝創作堅持“三貼近”,不斷豐富和創新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增強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這次展演劇目有三大特點。較突出的一點是把“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唯物主義觀點體現在所有劇目的藝術創作之中。陜西秦腔《西京故事》以當今農民工進城打工掙錢供兒女上大學為故事主線,展開了一系列矛盾衝突,如當前城市建設需要農民,農民工融入城市的現實所引發的人與人、情與理的價值觀的互相衝撞,十分生動地展示了老百姓在自覺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判斷、自我覺醒……它在北京連演三場,一票難求。第二個特點是這次展演的劇目把“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我們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一偉大而真實的歷史事實,用鮮活生動、深刻感人的藝術形式展示在舞臺上。山東呂劇的《百姓書記》以縣委書記的榜樣王伯強同志的事跡為藍本,把我黨幹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形象實實在在地用一幕幕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再現在舞臺上,感動觀眾,這樣的劇目還有已演出700多場的河南豫劇《村官李天成》等。第三個特點是這次展演的院團都把服務人民群眾放在劇院劇目建設的首位,各院團都盡最大的努力集人力、物力、財力為一體,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通過傳統戲曲與時尚多元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一流藝術作品,通過眾多劇目的展演證明,創造精品舞臺劇目已經成為當前全國藝術院團追求的主旨目標和奮斗方向,同時這也是廣大觀眾不斷提高的審美需求。最後,我提出三點建議:

  一、建議文化部把現代戲的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制度化,最好二至三年搞一次,讓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的優秀作品引領我們全社會,更好地擔當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的光榮使命。

  二、建議把這次展演的突齣劇目像《西京故事》、《百姓書記》、《苦樂村官》、《村官李天成》、《誰主沉浮》、《生命檔案》、《顧家姆媽》等好戲推向全國進行巡演。最好也能把票價降下來,文化惠民就要多考慮收入不高的老百姓,讓他們走進藝術殿堂。

  三、建議在基層抓先進院團的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像陜西戲曲研究院、山東呂劇院、河南豫劇三團等單位,他們在現代戲創作方面都是走在了全國院團的最前面。如陜西戲曲研究院近年來創作演出的三部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山東呂劇院創作演出的《苦菜花》、《補天》、《軍嫂》、《百姓書記》,河南豫劇三團創作演出的《朝陽溝》、《香魂女》、《村官李天成》、《蘭考往事》等劇目都在全國産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們的劇目拓展了市場,衝進了賽場,並營造了強大的氣場,他們成功的經驗值得向全國宣傳推廣。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