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産品創作生産正呈現一派空前繁榮景象

時間:2011-10-05 15:10   來源:新華社

  我國文化産品創作空前繁榮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孫麗萍、周瑋、郝靜)國慶黃金周首日,來自上海市郊松江區的打工妹王琳和全國各地的4萬名遊客一起,在上海世博會紀念展上流連忘返,重溫“世博記憶”;在和平影都,鍾先生和女友面對排片表上包括從高科技魔幻大片《白蛇傳奇》到全明星陣容主旋律影片《辛亥革命》在內各種題材的國産影片感到“難以選擇”;晚上7時30分,來自深圳的一對夫婦帶著孩子、手拖行李箱,匆匆從機場趕往上海群眾文化藝術館“星舞臺”,欣賞73年來首次在亞洲舉辦的世界盃手風琴錦標賽開幕式;同一時間,在上海音樂學院,雲集世界級鋼琴家的“鋼琴大師班”首場音樂會也吸引了眾多觀眾。

  上海國慶文化市場的“紅紅火火”正是我國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各地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向縱深推進以及文化部門一系列扶持鼓勵文化精品工程的實施,我國文化産品創作生産正在呈現一派空前繁榮景象。

  體制改革激發文化生産力:帶來創作繁榮

  國慶期間,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正在上演木偶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2》《黑貓警長》。從15日開始,其經典劇目原創大型奇幻劇《猴王》也將繼續在這裡演出。這部劇目自2008年5月1日公演以來,深受兒童觀眾喜愛,最高單場收入達11萬元。而中國木偶藝術劇團自2006年9月轉企改制以來,也徹底改變了連年經營慘澹的局面。

  由上海電影集團和長影等聯合出品的史詩影片《辛亥革命》,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問世,它集合了成龍、李冰冰、趙文瑄、孫淳等兩岸三地70多位華人明星,上映一週來票房已近2000萬元。近年來,整體轉企改制,讓瀕臨絕境的上影廠重新挺立在了中國電影産業的潮頭。

  在國慶節前剛剛結束的“2011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中,國家話劇院派出了《問蒼茫》《肖邦》《四世同堂》和《深度灼傷》4部新創排的現實主義大型劇目,其陣容之嚴整、規模之龐大、製作之精良,在國話院歷史上堪稱空前。近年來的諸多改革舉措,使國家話劇院更加關注觀眾的需求,創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作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一大批文化領軍企業的文化生産力都得到大大提升,正在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生産創作激情與活力,誕生了大批深受市場和觀眾歡迎的文化精品。

  扶持文化精品工程促進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繁榮

  有關文化部門為發揮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範導向作用,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實施重點藝術工程和規劃,保護傳統藝術,扶持精品生産,也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繁榮。

  文化部相繼推出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國家重點京劇院保護和扶持規劃,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和扶持工程,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在這些工程的有力促進下,我國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空前活躍。

  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是對部分本來就有較好基礎的舞臺藝術作品給予資金和政策扶持,使之成為演得開、留得下、傳得遠的藝術精品。工程每年投入4000萬元,總額2億元,京劇《宰相劉鑼鍋》、舞劇《大夢敦煌》、川劇《變臉》等一批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風格的劇目都在精品工程中脫穎而出,得到國家的扶持資助和宣傳推廣,成為代表當今舞臺藝術創作水準的優秀之作。

  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在全國範圍內確定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和17個省級重點京劇院團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重點扶持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15個京劇新劇目的創作,如《成敗蕭何》《飄逸的紅紗巾》《北風緊》等。規劃實施5年來,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共創作新劇目76臺,整理改編傳統劇目266臺,演出13930余場。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文化部、財政部自2004年起共同組織實施、歷時5年完成的大型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它以我國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題內容,獲得國家財政1億元的項目資金支援。2009年9月,工程順利完成,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作品展覽,展出作品102件,呈現了當前我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最佳水準。

  文化産品創作生産豐碩成果實現全民共用

  在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空前繁榮的同時,國家也正在通過各種舉措讓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豐碩成果能夠實現全民共用。

  國慶期間,從世界各地到上海的遊客,無論在圖書館、美術館、商業廣場和劇場中,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欣賞到免費的展覽、演出、講座、藝術普及課程和“大師班”活動……統計顯示,上海在十一黃金週期間,僅在室外舉辦的公益文化活動就達到1018場,平均每天超過145場。

  而即將在10月18日開幕的第1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民生”也將成為關鍵詞。佔總體比例約15%的近兩萬張優惠票,將讓文化福利的杠桿向外來務工人員、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傾斜。

  數據顯示,“十一五”以來,我國對城市和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投入已實現“翻一番”,5年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10.24%和140.98%。每人平均文化事業費從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同比增幅114.07%。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豐碩成果正在惠及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