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河朔文化寶典出版研討會在京舉行

時間:2011-09-22 09:21   來源:新華網

河朔文化寶典《《聰山詩文集》

  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國家圖書館、中國史學會、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河北邯鄲永年廣府生態文化園區、河北人民出版社承辦的“明末清初河朔文化寶典出版新聞發佈與學術研討會”于2011年9月20日在北京國家圖書館隆重舉行,有關領導、著名學者許嘉璐、戴逸、馮驥才以及《永年申氏遺書》中申氏的後人等五十余人與會。

  學者們一致認為,作為明末清初河朔文化的傑出代表,申涵光不僅僅是通常意義的文人、詩人,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是一位久被遮蔽的文學大師。近代以來,他很少進入學者的視野。他的眾多優秀作品,除了《荊園小語》,基本處於被遺忘的狀態。河北邯鄲永年廣府生態文化園區、河北人民出版社此次向社會隆重推出《聰山詩文集》和《永年申氏遺書》兩部史著,為國內外眾多河朔文化研究者提供了發現、研究、傳承和發揚河朔文化的便徑,以此表現出河朔文化發源地-永年廣府生態文化園區和出版單位-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現代文化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作為明末清初思想家,申涵光的思想引起了思想史專家的濃厚興趣。學者們指出,申涵光雖然沒有系統、專門的理論著作傳世,但散見於他作品中的吉光片羽,閃爍著實學思想的光芒。他的思想與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大家同中有異,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值得人們深入研究與探討。

  學者們指出,作為河朔詩派的開創者和領軍人物,申涵光不僅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詩學理論上也自成一家。他的詩歌以陶潛、杜甫為宗,兼取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諸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詩歌語言清新,風格質樸。在內容上反映了民生疾苦、社會動蕩,歌咏了親情、友情,真實地傳達出了時代的聲音。在詩學理論上,他繼承詩經、《離騷》的優良傳統,傳承燕趙“詞義貞剛”、慷慨悲歌的文脈,主張抒發真情,強調溫柔敦厚與慷慨悲歌的融合。他的才華影響了他周圍的一批友人,形成了清初影響頗大的河朔詩派,時稱“今天下之詩,莫盛于河朔,而鳧盟以布衣為之長”。

  學者們談到,在散文方面,申涵光雖然作品不多,卻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當時就被推為“上溯韓柳歐蘇,而進奪史遷之席”。他的書信被譽為“有蘇長公(東坡)筆致”。他的傳記、碑志作品深得太史公、柳宗元精髓。他的序跋切中肯綮,有知人論世之妙。

  在申涵光的作品中,他的清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尤以《荊園小語》為甚,現已有十多個版本,從他在世時開始,代有刊刻,已成家喻戶曉之勢。究其原因,是因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在研討他的作品之外,申涵光的處世藝術與人格魅力是學者們討論的一個熱點。申涵光一生布衣,卻贏得了上至當朝高官,下至平民百姓的共同認可,這是一大難。他幾次辭謝徵召,不要功名,不要榮譽,過著清貧的生活,專心於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在兩方面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與他同時的大儒、名家顧炎武、陳子龍、孫奇峰、夏完淳、傅山、王士禛、朱彝尊等等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不與清朝合作,又與許多當朝高官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另外又與激烈反清的顧炎武、傅山等交情甚深,最後又經地方申報,清廷批准,入祀府縣鄉賢祠,這是二大難。究其原因,這是因為申涵光處世達到了封建社會最為推崇的中庸之道的境界。在那個天崩地坼的時代,文人最容易走向或狂狷或消沉的道路,而申涵光的過人之處是既不狂狷,又不消沉,而是以“隱逸”為立足點,很好地保持了獨立的人格,清醒的頭腦,獨到的見解,在清初文壇獨樹一幟,引起全國的關注,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為人上,他不事張揚,不求名利;心繫民生,急公好義;篤于友情,兩肋插刀;上孝老母,下撫弟侄;嚴於律己,不近聲色,被譽為“曠世鴻儒,一代完人”、“一時之山鬥,三代之典型”。他與同邑張蓋、雞澤殷岳並稱“廣平三君”、“畿南三才子”。還與楊思聖、魏象樞、曹本榮、郝浴並稱“河北五子”。與萊陽宋琬、遵化周體觀、長垣郜煥元、鄧州彭而述、益都趙進美、陽武趙賓並稱為“江北七才子”。他與張蓋、殷岳的友誼,他對傅山、李志清等友人的幫助為人們廣泛傳頌,時人比之於東漢大名士郭泰、黃憲。他的入祀鄉賢祠,正是人心所向,實至名歸。他的為人為文,對當代作家、學者不啻是一劑良藥,可以針砭當代文壇學界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淺薄偏狹的不良風氣。

  對於《永年申氏遺書》,學者們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近年來河北文獻整理的一大成果。學者們指出,到清初,在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兩方面北方與南方已有明顯的落差,這時出現的永年申氏家族更顯得難能可貴,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文學世家。永年申氏家族“讀書三百年,仕宦歷十世”,才出現申涵光這樣的文學大師,是長期積累的成果,不是偶然的。申氏家族世代詩書傳家,有良好的家風。申氏族人無論是為官還是布衣,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口碑,沒有官宦家庭常見的仗勢欺人、為富不仁的劣跡。這對於我們如何汲取傳統家庭教育的精華是個啟示。對於當今不斷出現的“官二代”、“富二代”問題是及時的警示。

  學者們指出,《永年申氏遺書》洋洋十六冊,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從多方面反映了自明末至清代中期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民俗多方面的社會演進過程,對於當代學者有多方面的參考價值。

  對於此次河北省永年縣廣府生態文化園區、河北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聰山詩文集》和《永年申氏遺書》兩部史著,與會各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積極的評價。廣府生態文化園區管委會李劍青主任與河北人民出版社鄧子平、李世琦三位先生的積極創舉和良好合作,學者們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們共同完成了文化傳承的一大壯舉,是河北出版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好事,是地方與出版界、學術界良好合作的範例,是一次雙贏的合作,實在可喜可賀。這讓我們再次想起申氏家族與地方合作的故事。申涵光父子、兄弟都熱心於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廣平府志》《永年縣誌》的編修,特別是申涵光還謝絕署名,其高風亮節讓後人望風懷想。

  廣府生態文化園區坐落在河北永年廣府古城,自身擁有悠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此次傾情發佈和研討《聰山詩文集》和《永年申氏遺書》兩部史著,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引社會各界更多的人在親旅體驗廣府厚積沉放、豐富多彩的人、文、物、情的同時,認識、認知河朔文化並與社會共同發現、研究、傳承和發揚,攜手並肩建設一個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傳統文化的中國名城。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