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説部“活”起來

時間:2012-07-13 11:32   來源:吉林日報

  神秘的滿族説部,作為滿族先民流傳久遠的民間長篇説唱藝術,曾只存在於幾代人的口耳相傳之中。近年來,富有使命感的專家學者整理説部,全力挽救這門瀕危藝術。不久前,説部的傳承保護在吉林市滿族博物館舉行的活態傳承展演中,從書刊資料整理的靜態保護,走向活態傳承,進而“活”出新的靈氣、煥發新的生機。

  陳列“活”起來

  走進吉林市極具清代建築特色的滿族民居建築——王百川居宅舊址裏,穿著滿族服裝的講解員迎面而來打著吉祥禮,言談舉止間即將人們帶入吉林市滿族博物館活靈活現的文化回放中。陳列展覽面積2400平方米,共展出各級各類文物1147件,其中國家級珍貴文物31件。無論是先秦的陶俑、瓦當還是滿族人民勞動用具、生活服飾,從宮廷的青銅禽鳥到民間的轱轆車,人們都能從大量珍貴的實物、照片、圖表和影像中一瞥吉林滿族源流、生産習俗、生活風俗、重要歷史人物、宗教信仰、文體遊藝的特色與變革。在展覽主展廳,沙盤模型復原了乾隆帝望祭長白山的盛大場景;在生活習俗展廳則復原了滿族人家吃年夜飯的場景,通過傳統民居、服飾、食品及生活用品的展示,逼真再現了吉林滿族“窗戶紙糊在外、姑娘叼著大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的生活習俗;皇家貢地展廳在喜慶的滿族鼓樂聲中,惟妙惟肖地重現了當年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朝貢的熱烈而宏大的場面;在滿族源流展廳,一個靺鞨罐的實物即可讓人們對滿族文化的源起與發展有具體而微的了解。

  展演“活”起來

  滿族錫克特芮氏的説部傳承,有世界薩滿文化研究的“活化石”之譽。如今,這一“化石”在“文化發現——中國滿族説部活態傳承保護展演”中煥發了熠熠光芒。從錫克特裏窩車庫給孫烏勒本《五輩太爺掌劈狐狸精》到兒童給孫烏勒本《貉子和獾》,人們看到一台與現代人審美融合、又富於原生態意味的説部藝術節目。《五輩太爺掌劈狐狸精》是原汁原味以滿語表演的説部節目,如何讓現代人理解滿語故事?表演者雄渾神秘的歌聲,把人引入厚重的滿族文化世界,而解説者適時的穿插則較好地完成溝通表演者與觀眾的任務,引領觀眾對北方諸民族“百科全書”有更深入的認識。

  據介紹,吉林市文化局充分利用當地滿族文化資源優勢,將以滿族博物館院落為實地載體,開展 “非遺”展示展演,舉辦滿族珍珠球保護傳承培訓班、烏拉滿族薩滿文化學術研討會等。

  傳承“活”起來

  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內,滿族説部傳承人、著名滿學專家富育光先生接過錫克特裏家族第十二代傳人石光華手中的單鼓,在“三重兩輕、三重三輕”的提示中,輕輕敲打。厚重的鼓聲與石光華年輕的臉龐相應,呼應著幾代人對説部搶救不懈的努力與執著。在滿族博物館內,石光華作為全國年齡最小的 “薩滿”,為四面八方的參觀者展現薩滿祭祀的場面,從而普及説部藝術的傳播與流傳。

  打牲烏拉第十三任總管“雲生公”的曾孫女趙清蘭老人,出現在中國滿族説部活態傳承保護展演中,則使人們看到承續説部藝術的根基與希望。91歲的她聲音依舊洪亮,“滿族説部文化的傳承必須從娃娃抓起。現在看見説部走進校園,我也要儘自己的一份力,用故事傳承的方式傳播説部。現在我寫了120個滿族説部故事。今年我91歲,能促進弘揚説部文化,使説部從家族走向大眾,我不累,很高興也很幸福。”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