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鹿特丹市長:文化讓我們相互理解

時間:2012-02-13 13:30   來源:光明網

  “我們能夠有一些關於彼此的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通過這樣的文化活動相互理解,”站在荷蘭鹿特丹最為著名的德杜倫劇場演出大廳外,剛剛欣賞完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組織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慰問演出的鹿特丹市長艾哈邁德阿布塔勒普對新華社記者説,“我們很高興能夠與中國政府共同舉辦這樣的活動。這是合作的信號,更是友誼的信號”。

  “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于1月31日晚在鹿特丹舉行了新春慰問演出,阿布塔勒普市長致辭並觀看了演出。而此前一天,他剛剛在市政廳主持了荷蘭經濟企業界人士慶祝中國新春招待酒會。無論是在市政廳的酒會上,還是在劇院的觀眾席上,這位市長都用真情與善意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對華人群體的重視,以及理解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心願。

  “我作為鹿特丹市市長出席這些活動是為了表達對這裡華人群體的尊重,他們是勤勞的人,我願與他們一起分享他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慶典和對龍年到來的企盼,” 阿布塔勒普説。

  坐在劇場的觀眾席上,欣賞著舞臺上中國藝術家們與舞臺下觀眾們的熱情互動。觀眾拍手的時候,他靜靜地聽著;觀眾歡呼的時候,他露出微笑。“這其實就是,文化之所謂文化、音樂之所謂音樂的奇妙所在,”他説,“音樂是世界性的語言。你並不一定需要明白它的內容、熟悉它的節奏或者歌詞才能夠欣賞它。”

  現年51歲的阿布塔勒普是來自摩洛哥的移民,15歲時與家人一起來到荷蘭。他並非出自富裕家庭,語言也曾是作為新移民的他融入荷蘭當地社會的障礙。然而,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阿布塔勒普從中等專科學校念起,半工半讀獲得了工程學士學位,並成為歐洲第一大港口城市鹿特丹市的市長。他的背景和經歷,都讓他對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有超出常人的理解。

  “我經常看到中國留學生騎著自行車路過我所居住的街區去學校。荷蘭與中國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然而我覺得交往中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的交流。”透過鏡片,閃現的是市長和善的目光,他有些動情地説道:“只要看看這些留學生們,想想他們正在作為荷中之間溝通的橋梁,我們也不得不感嘆,荷蘭與中國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多少。”

  鹿特丹是一座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幾乎一半人口來自於荷蘭以外。跨文化交流與多元文化共存是這座城市的精神標誌。“我總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一起。站在市中心,立刻有一種全世界都環繞著你的感覺。你不能背對這個世界,你應該面朝著它,你每一天都要與這個多元世界交流。我們的城市已經有了這樣的水準,因為這裡生活著來自117個國家的人們。”

  説起中國新年對於自己的意義,阿布塔勒普與中國人所想的並沒有多少差別:“我希望它是一個美好時光的開始,我希望我們都能得到健康與富足。”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