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是農曆正月十七,屏南縣雙溪千年古鎮寬敞的街巷突然一下子變得水泄不通。來自各地和周邊鄉鎮的萬餘名群眾涌進古鎮雙溪,目睹聲名遠播的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雙溪元宵燈會。
天未擦黑,村民早早等候在自家門口或彩虹門下,手捧鞭炮和香線,興高采烈地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天剛擦黑,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鑼鼓聲、鞭炮聲響起,沖天焰火閃耀高空,元宵燈會開始了。鼓樂在前,一位彪形大漢高舉插滿香線的“龍珠”在前面開路。數十位壯漢,分左右兩排,雙手撐起40米長的龍身,緩緩前行。龍身由稻草結成,其上密密麻麻插滿了點燃的香線,據説香線有近2萬條。香火巨龍舞動起來,預示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點亮花燈,點亮龍年希望。
緊跟香火龍後面的,大家觀賞到國家級非遺、聞名遐邇的雙溪鐵枝技藝。在一塊可移動 “彩坪”上,靜靜端坐著手持花瓶、綠枝沾水、播撒幸福的“觀音菩薩”和金童玉女。彩坪塑造各式各樣人物形象和造型,是一幅幅活生生圖畫。今年的彩坪有觀音送子,鄭成功收復臺灣和西遊記故事。這些創意都是村民自主創作的,有文戲、武戲,有神話傳説,有故事,簡直是“文化大觀園”。
今年元宵燈會,雙溪鎮把計生宣傳、關愛老人和女孩融入元宵燈會中,讓傳統燈會賦予新時代內容,讓人耳目一新。在鼓樂聲中,花燈“春臨文化古鎮”在前面開路,“科學婚育、幸福伴你”、“女兒聰慧、家長欣慰”等六條計生、關愛老人女孩宣傳標語緊隨其後,構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雙溪古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福建十大最美鄉村” 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國家、省級非遺雙溪鐵枝表演技藝、鼓亭音樂。雙溪鎮充分挖掘這些民俗文化瑰寶,並讓它們發揚光大。尤其是作為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的雙溪元宵燈會,起源於民間信仰與宗族祭祀活動。北宋年間雙溪就有民俗巡遊活動,最早的香亭迎神、火龍祀福、遊花燈等活動,逐步發展成多彩多姿的民俗鬧元宵活動。在雙溪元宵燈會上,不僅能看到製作精美的花燈,精湛鐵枝表演和舞香火龍、舞獅子、踩高蹺等民間絕活,還可以聆聽到鼓亭古樂。人們在觀賞、聆聽這些來自遠古的“綜藝大觀”,仿佛回到遠古時代,沉浸在傳統文化氤氳繚繞氛圍中。
燈會現場,雙溪鎮黨委書記翁志雄意味深長地説:“鎮裏利用打造白水洋旅遊品牌為提升時機,充分挖掘傳統民俗文化,計劃投鉅資,將雙溪打造成為烏鎮、周莊似的旅遊景點,並與白水洋、鴛鴦溪景區相串聯,讓遊客在感受到古鎮傳統民俗文化風情的同時,又觀賞到美麗的自然景觀,達到民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態旅遊的有機融合,促進旅遊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李民雄 徐烽 趙瓊 張仁壽 張尚瑤 王曉兵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