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中心城區春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時間:2012-02-13 11:56   來源:中新網河南新聞

春節期間在信陽市圖書館享受文化大餐的市民。

  中新河南網信陽2月8日電 綜合消息,觀花燈、看焰火、猜燈謎、去圖書館享受免費的文化大餐、在百花園裏欣賞獨具特色的民間文藝表演、去展覽館看書法、攝影佳作、到文藝廣場一秀歌喉……壬辰龍年的新春佳節期間,信陽市民過了個有滋有味的“文化年”。

  文化賀歲,精彩紛呈。的確,今年春節期間,信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民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特別是在元宵節期間,市委宣佈部專門下發了關於元宵節期間廣泛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的通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老百姓過年告別了酗酒、打牌的不良生活方式”信陽市民老張深有感觸地説。

  近年來,信陽市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條件,共建成群藝館、文化館18個,劇場影院9個,公共圖書館11個;全市20家博物館、紀念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建成8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個縣級文化資訊資源共用中心和2423個村級站點、506家農家書屋。信陽市的文化廣場建設也上了一個臺階,百花會展廣場、天倫廣場、世紀廣場以及羅山縣的寶城廣場、潢川縣的弋陽廣場等,都已成為百姓喜愛的特色文化廣場。

  正月十五鬧新春,信陽市中心城區各特色文化廣場、著名文化景點等46處聚居場所各種演出競相展開,組織民間花會20支隊伍進行傳統文藝踩街活動,全市調動社會類文化文藝表演隊伍和班子138個,參加演出人員近萬人,直接觀眾300萬人次。民間花會展演是今年春節文化活動的亮點,來自民間藝人、民間表演劇團以飽滿的熱情表演了舞龍、舞獅、踩高蹺、蛤蜊舞、大頭娃娃、二鬼摔跤、旱船表演等豐富多彩節目。扣人心弦的舞龍、幽默詼諧的旱船,精彩的表演高潮疊起,異彩紛呈,贏得了觀眾的 陣陣喝彩。

  為豐富廣大市民節日文化生活,讓廣大市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有益的新春佳節,信陽市圖書館還精心烹制了一份豐盛的新年“文化大餐”。為確保春節期間正常免費開放,全體館員正常上班,春節期間共累計接待讀者達11000人次,圖書館大廳裏新添了標識系統,宣傳導示牌等,精心裝扮的大廳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文化氛圍,年味十足。圖書館精心採購了12000冊成人新書和3000冊少兒新書,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分編整理,現已陸續上架供讀者免費借閱。圖書館設置了盲文專櫃,增添了盲文圖書,為殘疾讀者朋友添置了輪椅。元宵節期間,圖書館舉辦了第二屆燈謎有獎競猜活動。經過精心籌備,免費公益講座“申城講壇”于2月11日(農曆正月二十日)正式開講,內容豐富,精彩連連。

  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伴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加快推進,群眾的文化創造熱情競相迸發,他們不再只是送戲下鄉的觀眾,而且成了舞臺的主角。

  春節期間,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積極組織2012年信陽市春節聯歡晚會,參演人員630余人,結合現代先進聲光電多元技術,突出信陽文化特色,為市民奉獻了一台高品質受歡迎的新年文藝晚會;首次實現“政府主導、企業合力、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在全市舉辦了首屆“彩虹杯”信陽民歌大賽,大賽歷時一個多月,632名選手踴躍報名,172名民歌手進入復賽,30名優秀民歌手進入決賽,極大地傳承和保護了信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信陽民歌”,彰顯了“信陽民歌”無窮的藝術魅力;舉辦了一系列美術書法攝影大賽和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宣傳展覽活動,讓群眾參與和享受全市優秀的文化成果。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通過義寫春聯、送戲下鄉等活動,在節前已掀起了“文化年味”高潮。

  平橋區春節文化活動以“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幸福平橋”為主題,本著突出特色、豐富多彩、群眾參與、點面結合的原則,體現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特點,集中展示全區群眾文化藝術成果和建設和諧平橋的良好精神風貌。整個活動涉及“送戲下鄉”活動、民間花會展演、春節書法攝影展、廣場文化活動、卡拉OK大家唱、全民讀書月活動、謎語競猜、元宵焰火晚會等重點內容。活動突出社會性,儘量讓群眾當主角,動員全區文藝愛好者廣泛參與,為其提供才藝展示的大舞臺,豐富春節期間群眾文化生活。特別在“送戲下鄉”活動中,抑揚頓挫的唱腔、優美華麗的身段、清新靚麗的扮相,令人回味的劇情,把一系列膾炙人口、老少皆宜的優秀劇目送到了千家萬戶,在寒冷的冬天為廣大農村群眾送去了溫馨和歡樂;在書法攝影展中,通過廣大專業、業餘作者獨具匠心的創作,以濃墨重彩和真情實感謳歌平橋的巨大變化,展現平橋人民的精神風貌與美好生活。

  平橋區元宵焰火晚會將今年春節文化活動推向了高潮。整個焰火晚會共分為笑臉迎盛世、歡樂今宵、輝煌再鑄、難忘今宵四個篇章,五彩繽紛的焰火伴隨著雷鳴般的響聲直衝雲霄,各式各樣的禮花綻放在申城的夜空,黃、藍、紅、紫等各種顏色交織在天空中,美不勝收,銀閃瀑布、孔雀開屏、菊花等各式各樣的造型照亮了天空,也照出了人們歡樂的笑臉。一簇簇禮花,一聲聲巨響,呈現出吉祥歡樂的壯觀景象,美輪美奐的焰火盛宴將人們帶入了一個難忘的激情之夜,吸引著大家不停地摁動相機快門,留下美好記憶。

  “正月裏,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之夜。浉河區在琵琶臺舉行燈展。夜幕降臨,伴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和夜空中綻放的禮花,人們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到琵琶臺廣場觀燈。琵琶臺廣場上,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花燈競相綻放,美不勝收,引得市民嘖嘖稱讚;獅子、旱船、秧歌、犟驢、蛤蜊、腰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傳統表演令市民們流連忘返。本次“魅力浉河”大型燈展活動有40個單位參與,共展出大型盞燈60個,其中,最大的15米長,5米寬,9米高,這些燈盞設計新穎、製作精美,集“聲、光、色、動”于一體,具備音響、燈光、色彩、轉動等功能,全面展示了魅力信陽建設的巨大成就和信陽市文化旅遊展業的發展成果。

  談及今年觀燈展的感受,市民黎強告訴記者:“今年的花燈很新穎,很大氣,又頗具童心,最受孩子和家長的歡迎。今年是龍年,龍燈最好看,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感覺,也預示著我們國家百姓的日子像龍一樣騰飛。”

  在深圳做生意的王先生,説起老家信陽的變化,他十分高興:“咱們浉河還有這麼多文化,以前都不知道,這次聽朋友説浉河有了新八景,並且燈展還在其中的琵琶臺舉行,晚上就跑來看看,還真是不錯。”“幾年沒回老家了,今年回來後特意把城區轉了個遍,感覺有點陌生了,整個老城區越來越乾淨、越來越漂亮了,以前臟亂差的情況根本找不到了,前天去了羊山新區看下,那裏很大氣、很磅薄,很具現代氣息,希望咱們信陽越來越好,百姓日日越來越紅火。”

  節日期間,從百花園區到浉河兩岸到處都充滿喜慶的歡笑。望湖軒、茗陽閣、聚賢祠、申伯樓、龜山亭、河洲榭、平山塔、琵琶臺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設施,讓百姓參與文化活動有了好去處,讓群眾真正享受到“高水準”、“可持續”的精神文化生活。“浉河新八景不僅是旅遊景觀,更是文化設施,信陽文化産業的發展推動了信陽旅遊的發展”作為一名資深導遊的汪小姐對浉河新八景的定位給予了高度讚揚。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動力。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和加快魅力信陽建設的重要目標,著力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範圍,讓群眾得到更多的文化實惠。信陽市始終把人民群眾喜歡不喜歡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僅浸潤著百姓生活,它更像一根強韌的絲,串起零散疏離的個體,使他們在集體參與中找到了歸屬感,産生了情感的共鳴,滋養著一方文明。

  全市宣傳文化部門深入挖掘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充分認識其特有的文化價值,在展示傳統習俗和信陽地域特色的基礎上,使之成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成為展示信陽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成為人民群眾增進情感、修養身心、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空間,成為信陽市文化大市建設的重要窗口,讓廣大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文明、和諧的節日。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