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不一樣 市民忙過“文化年”

時間:2012-02-08 09:53   來源:資陽日報


  ■本報記者 王繼

  隨著昨(6)日元宵佳節的離去,一年一度的農曆新春佳節在市民們的歡聲笑語中悄然離去。今年的龍年春節與往年有點不一樣,“文化味”特別濃。不少市民感言:“過了一個舒暢的‘文化年’。”
  鏡頭一:“家門口看了七天大戲,巴適得很!”
  昨(6)日元宵節,家在雁城鮮花香榭小區的進城落戶農民工張曉娟吃了午飯就催促著老公往九曲河廣場趕。原來一家三口是為了去看資陽市2012鬧元宵廣場文化大戲。“每天下午廣場都是人山人海的,去晚了就找不到一個好位置了。”張曉娟告訴記者,從2月1日起每天下午她都會去廣場看演出,“家門口看了七天大戲,巴適得很”。
  為了群眾共建共用文化建設成果,過一個充滿文化味的龍年新春,市委、市政府為資陽500萬市民精心烹制了一道龍年文化大餐:資陽市2012鬧元宵廣場文化活動周。
  廣場文化活動周從1月31日持續到2月6日,每日下午輪流上演戲曲專場、社區文化專場、體育健身專場、民間文藝專場、青少年藝術專場等七場大戲。
這些專場演出,都具有鮮明的資陽地方文化特色,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各個階層、群眾的工作生活狀態、故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在市民面前。
  記者在現場看到,七天的專場活動每場都是人氣火爆,觀者如雲。不少市民是全家出動齊聚廣場目睹這一盛宴。來自資陽教育一線的毛軍感觸地説:“政府搭臺,文化唱戲,百姓共用。這一極具創意的新春活動,讓資陽普通百姓真真切切地在自家門口就欣賞到獨具特色的文化大戲,過了一個地道的文化年,真是鼓舞人心,凝聚精神,與共建共用幸福資陽的民生宗旨一脈相承。”
  鏡頭二:“鞭炮煙花放了就沒了,讀書過年更有味道。”
  2月5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市圖書館看到,前來借閱書籍的市民絡繹不絕。在二樓借閱室,市民黃女士正陪著孩子挑選一本勵志處世的讀本。黃女士告訴記者,今年讀初二的兒子過年不再沉醉於煙花爆竹,而是呆在家裏看書練琴。
“鞭炮煙花放了就沒了,讀書過年更有味道。”黃女士的兒子告訴記者,看書不僅是為了學習充電,更在於體味閱讀過程中那種發現之美。市民劉先生也是一位從“牌桌”到“書桌”的轉變者,往年春節多數時間他都是和同事鏖戰在麻將桌上。去年底,單位組織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劉先生就在謀劃好好過一個文化年。“春節打牌,傷神又費錢。不如多看點書,多陪孩子共用天倫之樂,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春節的獨特魅力。”
春節期間,記者走訪雁城各類書店也發現,與平日相比前來購書看書的市民並不比平日減少,有些書店還多了一、兩成。某書店促銷員劉君告訴記者,讀書過年已成為龍年春節中一道獨特風景線,特別是中央與省上提出“文化強國”、“文化強省”號召後,不少市民的文化意識修養明顯提高,讀書過年已漸成潮流。
  鏡頭三:“逛廟會、猜謎語、拉二胡……春節原來很有味!”
  正在上海某大學讀書的雁城大學生楊勁松,最怕的就是節後回校舍友問起家鄉春節有啥特色,“舍友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當地春節活動豐富,很有地方特色,而我們這裡就是麻將逛街吃肉。”
  可今年春節過下來,楊勁松的底氣足了。
原來,寒假前學校給學生佈置了一道特殊的作業:回家記錄當地春節的文化味。接到命題,他在春節當起了有心人。正月初一,楊勁松與家人逛了一整天的東嶽山“廟會”,第一次零距離感受到“啥叫人山人海”,“‘廟會’雖小,但處處可見濃濃的‘資陽味’。”
正月初二,楊勁松陪著爺爺在雁城三賢文化公園學拉了一天的二胡。如今二胡拉得已是有模有樣,“第一次深深體味到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奧妙。”
  接下來的日子,楊勁松依然每天忙碌充實,學包湯圓、看廣場文化大戲、猜謎語、抬花轎、敲鑼鼓……“春節過下來,突然才發現資陽春節一樣很有味,只是往年被我們自己忽視了,沒有用心去體味和發現。”
  與楊勁松有類似感受的,還有在北京工作回鄉的李萍,“春節過下來,總的感受就是龍年春節更熱鬧,理性過年的氛圍更足了,傳統的年味更濃了。”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