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説民間故事柳毅和龍女的故事摘自《柳毅傳》。《柳毅傳》是唐代傳奇小説的佳作。“龍女牧羊”、“柳毅傳書”等,是其中家喻戶曉的情節。本文另後附《柳毅傳》原文。《柳毅傳》譯文如下:
洞庭龍君的女兒,父母將其配嫁給涇河小龍,丈夫卻被婢仆所迷惑,對龍女日漸感到厭煩,公婆非但不主持公道,反而因為偏袒愛子,將龍女趕出家門去牧羊。落第書生柳毅途經此處,遇見牧羊龍女,知悉其情後,義憤填膺,慨然允諾為龍女傳書洞庭。洞庭君知道女兒受到委屈,十分傷心、後悔;其弟錢塘君聞其侄女遭遇,氣憤不已,一怒之下,直闖涇河,搗毀龍女夫家,吞掉涇河小龍,並救回龍女。有感於柳毅傳書之德,龍君視其為龍宮上賓,賞賜珍寶無數,並強迫柳毅娶龍女為妻,但柳毅不為威勢所迫,拒絕婚事,反責以大義,以昭其君子正義之心。後來,龍君要將龍女再嫁濯錦江小龍王,龍女寧死不從。柳毅告別返家,先後娶張氏、韓氏為妻,後相繼死亡。柳毅鰥曠多年,欲再續弦。經媒妁之言,于金陵娶盧氏,一年多後,生下一子,盧氏始自白為龍女,為報柳毅相救之恩德,乃幻化民間婦,終與柳毅結連理。後徙居南海,再歸洞庭,相偕成仙,為名符其實的一對神仙眷侶。
唐朝儀鳳(676一678)年間,有一個書生名叫柳毅,到京師長安去應科舉考試,沒有考中,打算回湘水邊的家鄉去。想起有個同鄉人旅居在涇陽②,就前去告別。柳毅沿涇水西上,風塵僕僕至涇陽,離縣城還有六七里地,忽然有一群鳥騰空飛過,他的馬受到驚嚇,疾飛狂奔離開大道,一口氣又跑了六七里,才停下來。柳毅只見有一個婦人在路旁牧羊,很是奇怪,不覺看了她一眼,卻是個非常美麗的少婦。不過蛾眉鎮蹩,愁容不展,穿的衣服也暗舊沒有光彩,只見她凝思靜聽,呆呆地站著,若有所候。柳毅忍不住問她道:“你有什麼痛苦?把自己折磨到這種地步?”少婦先是悲傷地道謝,繼而哭著回答説:“賤妾不幸,今天承蒙您關懷下問,愧不敢當!但是我的怨恨深入骨髓,又怎能羞而不答,懇請您能夠耐心聽一聽我得悲情。我是洞庭龍王的小女兒,父母把我嫁給涇河龍王的二兒子。丈夫一味貪圖安逸享樂,聽信婢仆們的讒言挑撥,越來越厭棄虐待我。後來我告訴了公婆,公婆溺愛他們的兒子,不能管束他,等到我接連訴説了幾次,又得罪了公婆,反而責罵我,趕到外面牧羊,以致將我糟蹋作踐到這種地步!”説完,泣不成聲,眼淚像斷線珍珠似的落下來,不能自製。又説“洞庭湖距這裡不知有多麼遠,天高路遠,音信不通,望穿了眼,想碎了心,也無處訴苦。無法使家裏人知道我的悲苦。聽説您將要回到南方江蘇,您的家鄉緊靠洞庭,我想拜託您帶一封信回去,不知道您能否答應?”
柳毅道: “我是個仗義的男兒,聽了你的話,滿腔氣血都激動起來,只恨身上沒有長出翅膀,不能奮飛到洞庭去,這哪談到什麼可以不可以呢。不過洞庭是深廣的湖泊,我只能在人世間來往,怎麼能到龍宮水府裏去送信?只怕道路明暗不同,彼此不相通達,以致辜負你熱誠的囑託,又違背你懇切的願望,不知道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指引我嗎?”龍女邊哭邊謝,説道:“多蒙您答應我的請求,慨然承擔通書的委託,只是希望您一路保重。如果獲得回音,我就是死了也感謝您的。至於您提出的問題,在您沒有答應我以前,我也不敢説,既然答應了問我,那我當然要告訴您。要知洞庭的龍宮和人世的京城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值得詫異啊!”柳毅請她説明通書信的方法。
龍女道: “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桔樹,當地人稱它為‘社桔’。您到了那邊,您到那裏就把這條腰帶解下來,結上一件東西,然後在樹榦上敲打三下,當有人出來跟您打招呼,您就跟著他,就會走進龍宮,沒有什麼阻礙。請您除了書信上所説以外,並把我剛才告訴您的話全都説給我家裏的人聽,千萬不要忘了!”
柳毅道: “我敬當如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