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聽海的文藝慢生活:臺灣是片粘人的土地(圖)

時間:2012-01-17 12:17   來源:國際線上

臺東都蘭山海水顏色因黑潮涌動因此呈現深藍到深紫色

  在臺灣行走的8天,導遊小姐最常説的一句話:臺灣是片粘人的土地。粘人的不僅是秀美的風景,寧靜的海灣,還有當地淳樸的民風。在這裡,可以聽聽大海的聲音,了解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過一種慢慢的簡單生活。

  據當地導遊小姐介紹,很多生活在臺灣大都市的藝術家們,在城市間已經找不到創作的靈感,於是他們來到臺東地區,在海與山之間,尋求自然賦予他們新的創作動力。現代社會不斷快速發展,但臺東地區並沒有跟著浪潮向城市邁進,這裡沒有繁華與現代,甚至交通還沒有實現電氣化,但正因如此,它保留了自然界最本色的美麗。導遊江怡慧説:“東部交通比較不方便,尤其是臺東,如果我們坐火車從臺北到臺東需要6個小時,要不然就是坐飛機,可是飛機班次少,所以到的遊客相對是比較少的。你就會覺得這裡比較空曠,這裡你能很悠閒坐下來的看海,聽海浪聲就很舒服。”

  在臺東都蘭山一帶,是新移民們首選的棲息地。這裡保存著臺灣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記錄著這片島嶼古老的文化。

  都蘭村散落在都蘭山腳下,這裡最迷人的風景就是山與海的相戀。站在都蘭村的小山丘上,不遠處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它們與都蘭山心手相連,在天空的籠罩下分外壯觀與溫暖。都蘭山下的海水顏色與臺灣大部分地區不同,因為黑潮經過,加上海底地質結構複雜,因此海水呈現了多種色彩。導遊小姐江怡慧説:“這段海域是太平洋,這裡深淺不同,天空顏色不同海的顏色也不同。這裡常常是天藍藍,海藍藍,海天一線的感覺。如果天氣好的時候,這裡是一層層,有點點白色的藍,還有水藍,還有寶藍,甚至是紫色都會出現。”

  其實這個小山丘並不是無人照管,當地的旅遊機構將它簡單的修整,擺上簡單的座椅,來這裡看海聽海的人可以就在這裡靜靜地坐著與大海進行對話。在山丘上,還有藝術家們用山上滑落的漂浮木做成的雕塑。因此在都蘭,時時刻刻與山海相伴,時時刻刻感受藝術家們的妙手靈心。

  都蘭山上有個很有名的地方它叫做“月光小棧”,臺灣著名導演林正盛曾經拍攝了《月光下我記得》。月光小棧是個木製結構的小樓,整座建築共兩層,一層是藝術家展示空間,而第二層則是根據電影場景而還原的女主角的房間。站在陽臺上,可以遠眺都蘭山前的大海,可以説是都蘭山融合了現代元素的風景區。女主人李韻儀介紹了這座空間的認養過程:“我們覺得這個空間不錯我們可以將搬上來,我們就提出‘認養’計劃,用藝文展演豐富空間內容,空間需要用人和活動經營和豐富它。從2005年底進駐,5年多來,我們每兩個月邀請一位藝術家到這裡進駐來進行創作和展覽。因為每兩個月會換檔期,所以遊客每次來的時候都會覺得這個空間就不一樣,藝術作品改變了這個空間的氛圍。”

  在月光小棧的旁邊,則是李韻儀所開設的“女妖書畫藝廊”,既販賣咖啡,也有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在此寄賣出售,不時會有一批藝文人士圍坐在一起談近來的生活與發表的詩作;也有臺東大學的老師帶領研究生們在小棧二樓上一堂戶外的臺灣電影研究課。整座小棧就在藝術與山海包圍之間停留著。

  在李韻儀看來,小棧現在的狀態就是最好的。它的美麗在於寧靜,她再三拒絕了當地旅遊機構對擴路加路燈的意願,只願保持住這裡最原始的狀態。

  李韻儀説:“拜託不要幫我們把路拓寬,不需要不需要,也不用裝路燈沒關係,這本來就是大自然的環境。它這樣子就剛剛好,這裡空間不大腹地不大,每次有人打電話問遊覽車能不能上來,我們都説不行,那個路真的很窄也沒辦法會車。人少少才是這個空間最美的時候,真正想要來這裡體會寧靜以及我們努力展示的這些文化細緻深層的東西,你才有心情好好欣賞那個空間的寧靜。”

  在臺灣你四處都能接觸到正在從事旅遊業的人們,但幾乎每一位旅遊人士,他的思考都是辯證的,在發展的同時守住這個地方最原始的狀態,不希望因為發展旅遊而破壞這裡原本的味道。也許,正是他們這份“糾結”,又造就了臺灣粘人的又一個理由——你來到這裡所欣賞的美景都有人用心在守護。(記者 林路)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