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給你:“雷鋒傳人”郭明義30年的愛心之旅

時間:2011-09-22 09:05   來源:中國文明網

  永遠都是一句話:“沒問題”

  清晨6點10分,在採礦場盤山公路上又走了半個小時,郭明義指著剛開過去的一輛電動輪汽車告訴記者:“這個汽車一個輪胎就值40多萬元,它對採場公路有很高的要求,路修好了,減少對輪胎的磨損,就能為企業節能降耗保增長作出貢獻。”曾擔任過全礦33台進口電動輪汽車現場組裝英文翻譯的他,對礦區內每一輛電動輪汽車的熟悉和熱愛溢於言表。

  郭明義15年堅守在40公里的山路上,高6米的電動輪汽車每天要上百次地經過他的身邊,這個龐然大物有15米左右的瞭望死角。“別説是普通人,就連30噸的翻鬥車,都沒有它的車轱轆高。”齊大山鐵礦大型生産汽車司機許平鑫説,在國內礦山企業,曾發生電動輪汽車碾壓麵包車、小貨車後而電動輪司機卻沒有任何察覺的惡性事故。

  郭明義每天走在這條公路上,與電動輪汽車密切相處,將自己置身高危崗位卻義無反顧。

  採訪中,修路車間公路管理員高森山説,他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幕。2006年7月的一個夜晚,突降暴雨,一條白天剛剛鋪好的坡道在暴雨沖刷下出現險情。淩晨1點,正值夜班的高森山接到電話後,立即趕到現場,等待從礦機關樓趕來的郭明義。當時他望著採礦場一段山坡路心想,以往遇到有急活兒,郭明義都是走這條路,翻山坡抄近路過來,今天下這麼大的雨,這個山坡可沒法翻了。

  正想著,他忽然看見郭明義冒著從山坡滾落的危險,又從90多米高、坡度近45的這條近路翻山過來了。暴雨中,老郭渾身是泥,雨順著頭髮往嘴裏淌,腳磨破了,卻還像沒事兒似的一衝下來就對工友們喊“抓緊時間修路”。當時高森山再也控制不住,眼淚就掉下來了……在郭明義的感召下,現場的十余名工友幹勁兒十足,冒雨搶修,一個小時後,這條公路修好了。

  2007年3月4日,鞍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風雪。冒著漫天大雪,淩晨2點,郭明義從家裏出發往採礦場走。路上的積雪沒過膝蓋,走著走著就掉進沒腰深的積雪坑。他幾乎手腳並用從雪堆裏爬出來趕到採礦場。從清晨4點30分開始組織職工除雪,一直幹到晚上6點多,採礦場主幹線公路全部恢復生産後,他才下山。

  “不管接到多困難、多緊迫的修路任務,他永遠都是一句話‘沒問題’。”郭明義的歷任領導都説,任務交給郭明義,領導心裏就有底了。

  2008年2月,被稱為“亞洲第一移”的齊大山礦破碎站下移工程啟動,礦裏要求在12個小時內修好皮帶下面的路。這項工程是將一座高20多米、寬15米、重900多噸的鋼鐵建築物用特種車輛托起來,通過公路下移到另一個平臺。如果路面稍有不平,就會造成破碎站側翻,對周邊的人員、設備構成嚴重威脅。

  “當時採礦場大雪瀰漫,寒風刺骨,皮帶下面的礦石堆都凍住了,十分堅硬,路修得很艱難。”據齊大山鐵礦修路作業區黨支部書記劉洪良回憶,那天郭明義正患重感冒,但從清晨5點開始,他一直站在現場監督指揮修路。工友們見他發燒發得渾身顫抖,多次勸他下山,他卻堅決不肯。直到第二天淩晨兩點,路修好了,他已經累得站都站不穩,被兩名工友攙扶著送回家。但第二天天不亮,他又準時出現在採礦場。

  在礦山,熟悉郭明義的人,沒有一個不敬佩他,任何一個工友講起老郭愛崗敬業的故事都有説不完的話。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