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軍:把時間分成十分 八分給志願服務

時間:2011-08-29 15: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物檔案

  趙廣軍,生於1977年,中共黨員,現任廣州市海珠區江南中街道辦事處辦事員。在十幾年的志願服務中,他先後拿出13萬元幫助孤寡老人,並長期照顧66名孤寡老人,幫教邊緣青少年1200多名,創辦志願服務心理諮詢電話——“生命熱線”。他曾獲得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傑出志願者”、全國“百優青年志願者”、廣東省志願服務20年最具影響十大人物、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和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趙廣軍心聲

  “用心靈影響心靈,用生命挽救生命。”

  “當一名稱職的志願者是非常幸福的,感動和快樂常常主宰著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又能讓愛心匯聚,讓更多人向弱者張開雙臂。”

  現在的趙廣軍是一個公眾人物,時常被邀請到高校開講座,還擔任過公務員考試的面試官。但他從不掩飾自己的過去,十多年前,他是一個邊緣少年,參與過打架,也收過“保護費”;十多年後,他是一個以幫助別人為己任的愛心大使。現在的他,恨不能把生命的每一分鐘都拿來幫助別人,把自己的每一分錢都投入到志願服務中。

  熟悉趙廣軍的人,願意用“蛻變”來形容他,不僅僅因為他的傳奇故事,更多的是因為這幾年受到社會輿論廣泛關注之後,他得到了迅速成長。廣州的一位團幹部説,以前趙廣軍很“怯”,不願意上臺,不希望媒體宣傳,連各種榮譽的參選材料都需要團市委幫忙整理。現在,每次發言,哪怕是臨時被叫上臺,他都自信滿滿,成竹在胸。

  十多年來,趙廣軍先後拿出13萬元積蓄幫助孤寡老人,長期照顧66名孤寡老人,為老人買菜、做飯、洗衣等;自費開通志願服務心理諮詢電話——“生命熱線”,幫助多名有自殺和報復社會傾向的人員重新以積極心態面對生活;幫助1000多名“邊緣少年”重回正途。

  為了省錢,趙廣軍一年四季都只有兩三套換洗衣服,捨不得吃好的,鞋子穿爛了也捨不得換。

  跟趙廣軍聊天的時候,總能聽見他爽朗的笑聲。“我以前特別孤單,不茍言笑,沒什麼朋友。”現在的趙廣軍有很多朋友,有親切地喊他“軍哥”的弟弟妹妹,有很多阿公阿婆、乾爹乾媽,有一個很龐大很溫暖的人際網路。

  2004年,趙廣軍幾乎花光了自己的積蓄。他想到一種新的志願服務方式:開通心理諮詢電話。“打電話的人,80%是想要傾訴。認真傾聽、耐心疏導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他説。

  對自己的家人,趙廣軍充滿愧疚感,“讓媽媽幫我交電話費時,都覺得難以啟齒,因為我的電話費不是幾十塊、幾百塊,而是一千兩千。”他覺得自己是個不孝子,不能贍養父母,還讓已經退休的父母為自己操心、受累。那時,趙廣軍的月工資只有1800元,連電話費都支付不起。

  因為時間不夠用,趙廣軍曾經10天總共才睡了8個小時,也曾經連續三天三夜一分鐘都沒合眼。“我把握每一分鐘,盡可能幫助別人。”由於常年勞累,飲食起居沒有規律,趙廣軍曾兩次住進醫院,多次暈倒,留下了高血壓和腰肌勞損的毛病。

  “我已經停不下來了,上癮了。”幫助別人成為趙廣軍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感慨道,“看到受助的人得到更多的快樂,覺得所做的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就更快樂。”

  同時,趙廣軍感覺自己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他承認,“榮譽帶給我的是更多的責任,我必須讓自己內心更強大。”慢慢地,趙廣軍發現自己在志願服務中遭遇了瓶頸,“志願服務應該是社會群體幫助個體的過程,依靠一己之力,力量總是微薄的。”於是,2007年5月30日,廣東首家以個人名義命名的“趙廣軍志願服務工作室”成立了,趙廣軍和一個日趨專業、完善的團隊一起服務社會。

  趙廣軍和他的團隊不斷思考志願服務新的發展方向。過一段時間,“幸福聊天室”即將開張,這是趙廣軍工作室正在做的一個項目:每週六,説服報名者的家人、朋友與報名者面對面交流。

  趙廣軍説,現在正在建設“幸福廣東”,但是有些市民並不能感覺到幸福,希望他們有個交流的平臺,可以溝通情感。不久前,一對情侶從廣西來到工作室,“他們是帶著疑惑來的,最後是開開心心回去的。”

  “我把自己的時間分成10份,8份都是志願服務的,一份給了家人,一份給了自己。”趙廣軍這樣分配自己的時間。如今,趙廣軍身邊的志願者換了一撥又一撥,他説,有時候會失落,但是絕不後悔。

  “承諾就是一種責任,責任也是一種承諾。”趙廣軍説,因為是志願者,向社會承諾了“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就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幹好,就是再苦,也要堅持。(林潔 閻冰)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