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版的國家形象:身邊好人 對你的敬意何止是一票

時間:2011-08-29 14:52   來源:新華日報

  5月31日,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拿出超常規的多幅版面,刊登了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正式候選人317人的事跡介紹,其中江蘇有10人入選;6月3日,本報(新華日報)也以四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42名第三屆江蘇省道德模範正式候選人的事跡介紹。中國最高等級、最大規模的美德人物評選,由此拉開了帷幕。這些人物當中,不乏老典型、老先進,但絕大多數都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從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到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展現了一幅壯觀的普通國民群像。“他們是平民版的國家形象,草根族的社會寫真”,一位評委會成員這樣説。

  瞬間迸發,定格人生的高度

  20歲,生命定格在2010年7月21日17時左右。這一刻,貴州的山石擊中了武漢大學的如皋少女趙小亭。

  有不少道德模範候選人,平素默默,但是在猝不及防的瞬間,定格了人生的高度。那個瞬間,有肉體的巨大傷痛直至死亡,有爆發的超強意志力震撼人心。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耿高鵬,在老家揚州高郵市界首鎮老人橋村度暑假時,目睹小學生跌落湍急的灌溉渠,毫不猶豫縱身跳入渠中。那個孩子得救了,洶湧的水流卻吞噬了耿高鵬的身影;

  鎮江市京口區南門浴場個體業主施玉亮,發現一個小偷盜竊汽車後上去追趕,不幸被歹徒刺中胸部,獻出生命;

  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巡防大隊三中隊民警史洪,深夜巡邏中追趕歹徒,身中10刀仍與對方纏鬥,倒在血泊中,又被瘋狂的歹徒捅中腹部,刀傷及肺、胃等多個部位,幸虧搶救及時才脫離生命危險;

  浙江省舟山警備區某兩棲偵察隊偵察艇艇長紀曉飛,在長途客車上突遇歹徒行兇。他赤手空拳衝向兇犯,頭部被砍仍與其搏鬥,使40余名乘客獲救。醫生為他進行開顱手術後發現顱頂粉碎性骨折,5片碎骨插入腦組織深度達1.5釐米;

  蘇州昆山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治安輔助員宗偉,隨民警現場辦案,追趕一男子,被歹徒刺中腹部、胸口和後腰,經過8個小時的全力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這些瞬間,他們本都可以避免。假如時光倒流,趙小亭會不去貴州支教嗎?那些與歹徒搏鬥的勇士會撒手嗎?對於趙小亭這樣的90後青年來説,志願者已是一种先進的時代精神。在鄉親們的回憶中,耿高鵬一直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他失去生命的這個暑假,還在家裏為周邊村9個小學生做義務家教。對史洪、宗偉來説,巡邏盤查、見疑不放、一追到底,已經融進職業的血液。從瞬間回溯他們的人生,能看到偶然之中的必然。

  平凡歲月,累積生命的厚度

  “體重120斤的盛群一咬牙,硬是背上160多斤重的病人,倒退著一步步向後挪,幾乎是爬著將病人背下樓……”

  這個生動的形象,力透數百字的人物簡介,宛在眼前。道德模範候選人中,有些人因當年壯舉而入圍,更多的人是因長年累月的善舉,一件件一樁樁,看似平凡,積累到一定的時候,才被傳揚開來。

  無錫市公安局崇安分局巡防大隊長盛群,從事110接處警工作16年,成功挽救了21條生命,抓獲疑犯400余名,救死扶傷200余起。南通的顧瑛32年奮戰在刑偵第一線,屢建奇功,被老百姓譽為“江海神探”,在辦案途中不幸因公殉職。

  張家港的中學生郭秦,上一屆就入圍省道德模範候選人,“做一個好人”是她從小就植下的信念。近10年來,郭秦寫作不斷,用賺取的稿費、獎金累計向貧困山區、災區、貧困學生及慈善機構捐贈12.7萬餘元。

  徐琴秀是常州市戚墅堰區花苑社區居民,她的故事雞毛蒜皮、家長裏短,沒有高潮,沒有傳奇,但是,她身上揣著30多把鄰居的鑰匙。為啥?居民信賴她,把“空巢老人”都託付給了她。要怎樣的貼心、可靠,才能換來這些不設防的鑰匙?

  南京市總工會法律工作部副部長、市職工法律援助律師團團長溫可人,帶著他的團隊在全國率先打響為農民工的“討薪戰”,最驕傲的一仗是不到20天,為5000余名各地進城務工人員討回“欠薪”923萬餘元,清欠工程款179萬餘元。

  善、信、愛,淬煉生命的純粹

  道德模範候選人中最為“催淚”的故事,來自厄運中的人間真情。親人與親人的血肉相連,非親非故者的義薄雲天,散發出人類最本真的美好;善的溫暖,愛的無私和信念的堅守。

  淮安市淮陰區王興鎮肖蕩村農民李玉梅,雖然自家已有兩個孩子,仍然悉心照料鄰居韓家四個孤兒七年之久。現在,四個孤兒中,三個孩子在蘇州打工,一個孩子在讀書。宿遷人周士年看到一個滿身邋遢的七八月大孩子被遺棄在路邊,疼惜之中撿回了家,取名“周撿”。小周撿是個癡呆兒,清貧的周家竭盡所能為她治病,甚至賣掉了住房,但從未想過放棄。南京的李華琴,傾心照料身患間歇性狂躁精神病的瘋婆婆18年。最可怕的時候,“瘋婆婆”對她大打出手。李華琴的付出終有回報:婆婆的精神狀態逐漸好轉。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20歲的張梅琴並不是爸爸張井標的親身女兒。當養父癱瘓、養母離家出走並卷走全家僅有的錢財之後,張梅琴一邊在南通大學上學一邊打工給父親治病。她説:“爸爸除了我,什麼也沒有了”。2009年6月,徐州男孩邵帥的媽媽邵丹患了白血病。在北京,邵帥給媽媽端屎倒尿悉心照料,並毅然為媽媽捐獻骨髓。捐髓出院的第二天起,這個12歲的孩子每天起早貪黑,乘坐公交車往返醫院和住所給媽媽送飯。他説:“沒有媽哪有我?哪個孩子碰到這事會不救媽啊?”11歲的連雲港市東海縣牛山鎮徐海路小學學生胡繼汕,從5歲開始,就承擔起照顧重病母親的責任。6年來,胡繼汕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幫媽媽龐金娥清理大小便,接著做早飯。天有不測風雲,爸爸也倒下了。7歲的胡繼汕手腳並用,用輪椅把父親推到醫院。艱苦中,胡繼汕的學習成績卻保持著優異,年年都被學校評為“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

  一位網友在中國文明網上留言:感謝有這麼多的好人,讓這爭名奪利、喧囂嘈雜的世界裏,留有一片真正的凈土!假如你也被他們打動,不妨去投出手中那一票。(記者 王曉映)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