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兩岸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文化市場

時間:2011-07-20 09:04   來源:四川線上-四川日報

  7月18日,在“情係巴蜀——兩岸文化聯誼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上,臺灣嘉賓對幾天來的參觀成果與四川同行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認為,臺灣和四川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性,兩岸應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文化市場。

  □本報記者 覃丹 黃裏

  融入:把四川的特色文化和表演帶到臺灣課堂

  “四川的遺址保護和博物館出乎意料的好。”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説,在展示設計和相關産品的開發等方面,四川與臺灣有很多經驗可互相交流,通過參觀、座談會等形式增加互動內容。

  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王信文認為,臺灣有很多文化創意産業項目,但其文化底蘊沒有四川厚重。四川的文化産業層次豐富。四川省博物院、武侯祠、三蘇祠等地,可增加互動環節,讓展示內容更加鮮活。

  此次活動中安排的兩場演出《巴山秀才》和《大北川》,給王信文留下了深刻印象。王信文説,回到臺灣後,將向有關部門建議,在一些學校開設相關文化課程時,把四川的特色文化和表演帶到臺灣課堂,既可加強川臺文化互動,又能讓臺灣的年輕人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四川文化。

  合作:傳統文化持續互動互補開拓更多國際市場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特約講座教授張京育説,災後重建過程中政府對文化重建的力度非常大,同樣強大的,還有民間文化的力量。“希望此次活動成為一個平臺,促共同分享經驗,推動兩岸青少年積極交流,傳承和延續優秀傳統文化。”

  華人文化藝術聯盟執行長江宗鴻認為,應兩岸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江宗鴻説,通過參觀,自己深刻感受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災區文化和心靈重建的速度之快、成效之明顯。“文化創意産業,不需要馬上看到消費市場的繁榮,而是文化核心價值跟每個文化産業類別的獨特性。比如,昭化古鎮和臺灣大多數古鎮的打造手法很相似——先修繕古城,再用傳統表演或裝飾吸引遊客。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先打造符合當地傳統民俗的特色演出,再發展古城硬體。這樣,更能增強古城的‘靈魂’,使古鎮特色鮮明。只有讓兩地文化在産業等多方面持續性互動互補,才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